浅析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类型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析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类型和作用

董英英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董英英

教学工作是一个许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是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作为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与运用。巴班斯基说:“现代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因此历史图片所蕴育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教学中对插图的合理设计与运用,正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我认为历史图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历史文物图。如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毛泽东和朱德挑粮用过的扁担等。

(二)历史人物像。如孔子像、唐太宗像、孙中山像、李大钊石雕像等。

(三)历史遗址图。如郑国渠遗址、圆明园遗址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等。

(四)历史古迹图。如陕西黄帝陵、河北赵州桥、明代的长城等。

(五)历史想象画。如莫高窟艺术及其创造者、谭嗣同殉难、董存瑞炸碉堡等。

(六)示意说明图。如: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示意图、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抗日地道战示意图等。

(七)历史漫画图。如夏桀把人当坐骑、英国劫掠队、《时局图》等。

(八)历史地图。如:春秋列国形势、元朝疆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百团大战形势、深圳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等。

历史图片非常丰富,同时高中生的认知结构也基本完善。高中生认知结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而思维能力是核心。随着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各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对历史图片认知的能力也在逐步的增强,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好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学习。把握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中学生正处在兴趣转化时期,兴趣倾向有两重性,即在对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和形象感兴趣的同时,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和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材中出现的图画,在学生面前再现了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象,给学生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兴趣。

第二,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忆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实践证明,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更容易记忆,通过对形象图画的讲解、分析,使之与抽象的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心理学家认为,中学是学生感知能力显著发展的阶段,随着学习动机的确立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增强,中学生已能按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持续地感知,不但能对事物的外部特征感知,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不能像自然科学般重演,而要体验历史,只能借助资料来深化体验,直至形成历史图景。

第三,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思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联想创新能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在历史教学中,只有依靠对历史的再造想象,才能使学生冲破时空限制,使古今中外的历史现象在想象中“活”起来,学生如亲临其境,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而历史图片就为学生再造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学生历史思维看,大部分高一学生的历史思维虽有一定水平,但还需要较丰富的生动的直观材料辅助。而且人们认识历史的直接途径就是通过史实,通过先人的记载,留下的文物、古迹来研究的。

第四,有助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历史图片、图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挖掘其内涵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历史情感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学科是文科教育的基础学科,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上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

综上所述,在认识了历史图画的类型和重要性后,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巧妙灵活地用好教学图片,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素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