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完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完善策略

黄影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想要将管理水平和医院资金安全、防范医疗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能力、资产使用有效率等有效提升,必须保证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合理性。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状况及风险评估方面现状的分析,根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欠缺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让患者满意,核心就是要强化医院管理,同时这对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静态上讲,医院内部控制是为了医院为了防范和管控

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要素组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投入资金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医院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实施环境不好,领导层管理意识淡漠

现阶段大多数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管理层注重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认为内控是财务和审计部门的事,管理理念不强,使得内控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二)缺乏风险意识,对医院运营风险未进行全面的评估

医院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工作部分,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评估,能够有效的防范和抵御风险。在医院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更显因素随之产生。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管理习惯,医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未有效的防范,往往出现问题才解决,缺乏事前控制。在具体工作中,基本建设项目和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缺少可行性分析,采购招标过程中不严格按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未认真执行,预算控制不到位;资产物资盘点手续未能及时进行等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风险仅仅靠问题发生后,才想办法补救,是无法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的。

(三)内部控制收效甚微

当前不少公立医院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制度的执行上留于形式,比如具体的业务流程上缺少详细的规范。大的方面预算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收入控制、支出控制等制度似乎都有,但具体实施过程,没有从医院层面进行控制,大多由各个科室、处室执行,各自为政,各个科室、处室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各科、处室之间业务衔接有漏洞,往往发现问题也要上报管理层,不及时处理,不仅控制效果有限,时效也滞后。

(四)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当前,部分公立医院依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而想要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顺利的实施,必须有医院内部的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审查。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公立医院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内审工作,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审计工作的经验,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审计工作主要以财务审计为重点,如果对医院内部在物资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流程不熟悉,达不到内控管理的要求,就无法对重大事项起到监督检查作用。

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环境,夯实基础

首先,实施“一把手”工程,明确单位负责人既要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负总责,同时,也要积极支持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并直接参与其过程,为内控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其次,确定财务处为医院内控建设和实施的牵头部门;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控制,而是涉及医疗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由各科室、部门及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组织实施,在内控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财务、监审、基建和物资采购部门的作用。

(二)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管理

在以往的单位内控建设中,风险评估及管理比较容易被忽视,是内控的薄弱环节。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也会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医疗服务活动中各种风险,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及防范措施。医院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

为保证医院的内控目标的有效实施,在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关注。1、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中是否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分工协作;是否严格按批复的金额和开支范围使用资金;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2、收入管理。门诊住院收入、医疗预收款、票据、病人退费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及岗位职责是否健全,是否能有效杜绝舞弊行为;是否存在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的情况;3、支出管理。是否建立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支出审批权限、责任及控制措施;是否存在无审批支出。支出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审核、审核与付款结算等不相容职务岗位是否分离,岗位设置是否合理;关键岗位是否定期轮岗。4、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请购与审批、询价及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仓储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岗位是否相互分离;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是否严格按规定执行;是否存在不按计划采购、收受厂家贿赂等问题发生5、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是否设置相应账卡,如实记录;是否建立购建论证制度;在验收、处置及清查盘点方面,是否严格按制度执行。

(三)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可以不定期安排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效提升内审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使用熟练度,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审计人员还要清楚知道医院各个业务的进展状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各项制度的熟知程度。审计工作并不仅只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还应关注医疗设备、药品采购、库存物资保管、固定资产管理等重要业务环节,参加“三重一大”讨论、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资金收付、基本建设等重要业务环节进行审计,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四)做好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方面。

首先,做好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工作。由单位负责人牵头,指定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查找出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问题和漏洞,针对薄弱环节,做出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使得内部控制框架结构更加科学、完整、合理。

其次,做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及时反馈。在医院自我评价报告中,要指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与此同时,要及时地将评价报告的内容反馈各相关部门,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信息的反馈,便于各部门要及时纠正错误,为日后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提供第一手资料。

再次,有效开展内部监督工作。负责内部监督的部门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控制避免风险的发生,做到事前预防,而不只是在发生风险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还要杜绝这种问题的再次出现。内控管理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不能独立于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能。内控管理是掌控主线,通过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将各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联合在一起,协同合作,一定可以使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李颖新时期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2010

[2]朱矩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3)

[3]高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4,(8)

[4]陶金枝.加强医院内控管理的几点意见[J].中国市场,2014(13)

作者简介:黄影,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