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牙周病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治疗牙周病浅析

杨磊1(综述)吴俊伟2

杨磊1(综述)吴俊伟2(通讯作者)(审校)(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佛山528000;2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口腔治疗中心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牙周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牙齿和身心健康;中医称其为“牙宣”、“齿挺”、“齿豁”等。本文从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的前景。

【关键词】牙周病牙宣中西医结合

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周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牙齿和身心健康。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认识和治疗各有特色,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逐步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认识

1.1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描述

“牙宣”、“齿挺”、“齿动摇”、“齿豁”等称谓是中医对古老的疾病—牙周病的初步认识,其病因、症状及治疗在历代医书都有记载。牙宣是牙周组织病的一种,中医描述的主要症状与西医相似,两者表述异曲同工:龈齿疼痛、出血,牙根宣露,重者牙齿松动,渗脓渗血。

牙周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总结出4大主要临床症状:牙龈炎症(出血、溢脓)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咀嚼功能,继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牙周病将导致整个牙周组织受损,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以及牙槽骨都有炎症性病理改变,是一种慢性、侵袭性疾病。

1.2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病因的分析

胃肠积热、津液亏虚、肾元亏损等是中医认为导致牙宣的病因。胃腑积热,湿热熏蒸于表,常导致急性牙周病,《外科全书》指出:“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肾精亏损,气而亏虚,齿失濡养,常与慢性牙周病有关[2]。肾气的盛衰与牙齿的生长、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故有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一说。

西医认为牙周病病因复杂,主要由牙菌斑、牙石、不良修补体、咬合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在上述致病因素中,菌斑占据重要地位,被称作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子。除此之外,内分泌失调、吸烟、神经因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牙周膜的保护屏障,降低了牙周的抵抗和修复能力,诱发和加重牙周病。

1.3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如果牙周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继续进展,会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早期表现,甚至诱发和加速某些系统性疾病。

1.4中医、西医对牙周病认识的互通之处

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认识虽各有表述,实则一脉相承。现代医学对中医“肾”的理解已经不单指生理器官,更多的包含人体内环境、内分泌、机体营养状况等,这些都与牙周病的关系密切。同时现代中医对牙周病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与西医不谋而合:六淫之邪、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外因,脾、胃、肾脏腑功能失调是内因,牙周病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2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治疗特色

2.1中医、西医对牙周病的治疗

与西医注重局部治疗不同,中医治疗牙周病更注重全身因素。祛除外邪,培补正气是中医治疗牙周病的基本疗法。

西医治疗牙周病以对症处理为主,常采用局部冲洗上药、全口洁治以及牙周手术等方法。

另外,因对急性牙周病疗效确切,多数医务工作者常选择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然而有学者指出,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牙周病的适应症。

2.2中医中药对牙周病治疗的独到研究

中医中药对牙宣治疗的研究源远流长,创造出如汤剂、丸剂、膏剂、散剂、针灸、含漱、牙龈按摩、叩齿等多种疗法,避免了服用抗菌药物造成的耐药性、菌群失调及毒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方剂通常采用祛风散寒、凉血止血、固齿止痛法。内服汤剂和散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为疗法。中药膏剂在治疗牙周病方面也有所建树。

2.3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疗效显著

通过大量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前景广阔,在进行口腔洁治、局部冲洗上药等处理后,配合中医中药,可避免病情反复,治疗效果更佳。

2.4中医、西医在治疗上的互补

中医和西医在牙周病的治疗上各有千秋,优势互补。中医“以病补身”,西医“因病治病”;中医治病求本,西医解除急痛;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西药小且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患者对牙周手术望而却步,对中医调理的依从性较好,同时,西医可为中医提供大量基础实验数据、理论及技术基础。

3中医特色治疗如何走向世界

目前,中医中药研究过多地集中在病例收集和病例报道,没有严格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严谨的治疗、评价体系及实验室数据依托,更没有高质量的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模型。现代医学注重实验结果,需要“证据确凿”,而非简单的经验医学。因此,中医中药的继承和发扬应以实验室研究、动物研究为基础,探索并阐明作用机理,中药组分及功能,把中医中药发扬光大,勿让祖国医学“玄之又玄”。

4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病展望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辨证论治、辨病施治,随证变法。因人、因时、因型而异的辩证观可作为中西医结合的新理论指导。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加以推广,寻本溯源,局部和整体并重,互为补充,进行个体化治疗,解除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孟焕新.牙周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牛东平.口腔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