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赵建辉

赵建辉(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江苏无锡214121)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301-03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由受检人填写体质量表,再由医生进行传统的“望、闻、问、切”辅以“经络”检查,得出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结果对不同体质通过干预,纠正其体质偏颇、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结论中医体质辨识用于亚健康的辨识、调理和论治,有着明显的优势,应该大力发展和推进。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体质辨识作用及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即运用中医的方法对人体进行检查,辨别体质的属性,进而选择相应的预防、养生、治疗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意义在于:1、让人们了解自身体质的性质,选择正确的饮食起居,以避免疾病的发生;2、可以对改善体质提供方案;3、早期发现一些疾病的苗头,以便进一步检查和早期治疗;4、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的甄别,可以指导性的选择西医的体检项目,这样既经济又有针对性;5、对在体质辨识中发现的亚健康人群进行早期调理和干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康是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广义而言医学不仅仅是探讨疾病而更应该是研究健康的科学,“预防为主”就是体现这一概念的具体方针[1]。中医认为,健康是指机体内、外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是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疾病的发生,是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出现“阴阳失调”所致。亚健康则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的一种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璧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不是无病,这时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的不平衡及相应症候,只是未达到现代医学“病”的指标而已,中医认为这已经是病的先期表现了,所以对“未病”之“亚健康”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早期调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提到体检,人们想到的是各种化验、仪器检查等,而不会想到还有中医体检。实际上西医体检,是依赖现代医学手段,通过各种量化指标和影像技术对身体的变化进行发现和记录,重点是“查病”,虽然结果客观,判断标准明确,但有其盲区。当今社会亚健康人群非常普遍,自我感觉诸多不适,但没有器质性病变,因而西医体检的数据都在正常范围或少量超出,难以对身体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予行之有效的调理措施。中医检查则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对人的“精、气、神”和症状表现进行辨别、结合阴、阳、卫、气、营、血、三焦、六经等辨证来诊断人体的身心状态,再参考季节、气候、地区、情绪等因素,能更全面、正确的推断个人生命机能的活动状态,为体检者改善自身体质提供解决方案。因此,中医体质辨识可以弥补西医体检的不足。特别适合自己感觉不适、西医检查“无病”的亚健康人群。

体质辨识的具体过程是:体检者先根据自身状况填写一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体质量表[2],再由医生进行传统的“望、闻、问、切”辅以“经络”检查,然后将量表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一个综合的辨别和评分,得出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进而为体检者制定一个包括饮食、起居、心理、运动等各方面的具有操作性的综合方案。还可以结合西医体检结果,得出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整体体质报告。对亚健康人群可用中药、针灸、火罐、刮痧等中医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纠正其体质偏颇。现将各种体质的主要特征、易患疾病、饮食起居宜忌、调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体质分型及调适

(一)平和体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嗅觉通利,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调适:继续保持自己的饮食起居习惯

(二)气虚体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疲劳综合征、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调适:应避免劳累、熬夜,忌食生冷,易食健脾益气之品,可以通过气血双补来调理。

(三)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感湿邪,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女子性冷淡,心动过缓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适:宜食温热助阳之物,保暖避寒忌冷,适当运动,重者以温补脾肾之法进行调理。

(四)阴虚体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皮肤干燥,小便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不寐、更年期综合征,干燥综合征、便秘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调适:宜食滋阴之品,忌辛辣燥热之物,避免熬夜,重者可以通过滋阴祛火等进行调理。

(五)痰湿体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皮肤油脂多,胸闷,痰多,喜食肥甘甜黏,头昏如蒙,身重困倦,面色黄胖而暗,眼泡浮肿,大便溏泻,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或濡。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肥胖证、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妇女带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调适:宜食辛温化湿之品,忌食生冷、甜腻之物。重者可用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之法进行调理。

(六)湿热体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口干苦而臭、脘腹胀满、身重困倦,心烦呕恶,大便黏滞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痤疮、便秘、妇女带下、痔疮、疖肿、黄疸等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调适:宜少食辛辣油腻及甘甜、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重者可用清热利湿等法进行调理。

(七)瘀血体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易出现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肌肤无华,面色晦滞,两颧黄褐班,妇女月经错后、或痛经、或不孕,口唇黯淡,舌质紫暗,有瘀斑、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细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疼痛、脑中风、心血管及癥瘕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调适:宜食温热、可适量饮酒,活动,忌食生冷,避免生气。重者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调理。

(八)气郁体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胸胁胀满串痛,或嗳气呃逆,或咽有异物感,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神经衰弱症、梅核气、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强迫症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调适:宜高蛋白低热量和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油煎、生冷、黏腻之物。避免生气和精神刺激,适当活动。重者可行疏肝解郁理气化滞之法进行调理。

(九)特禀体质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

调适:如是遗传性疾病,应针对性的予以补脑、健脾、益肾、强骨、活血、化痰、补充微量元素等饮食调理或自然疗法及药物调理。如是过敏性体质应查清并尽量避开过敏原、禁烟酒、避风寒,不宜食辛辣、海鲜发物,重者可予中医增强体质、抗过敏之法调理。

二中医体质辨识的时限

一般西医体检一年做一次,人的体质是相对固定但可调可变的,中医体检最好也是一年一次,这样大家能对自身的基本状况有及时准确的了解,并进行相应的调理。需要说明的是,中医体检和西医体检前的注意事项相近,如需注意清淡饮食、保证睡眠等,但不同的是,中医体检可以吃早餐。应该说,把中西医体检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好,可先由中医进行咨询指导,确定检查方向,再进行针对性的西医体检,这样即有的放矢又减少了检查成本。或对有自我感觉不适而西医体检指标正常的人群,再进行中医体检。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充分说明了中医在亚健康这一西医弱势领域里大有发展潜力。从中医“治未病”角度理解亚健康,更符合中医未病养生、防微杜渐、已病早治、瘥后调摄的“治未病”含义,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精神,对中医预防医学方法的充实及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范围也更广泛全面,内容更具体、细致。所以,中医体质辨识之辨证调理论治的方法用于亚健康的辨识和论治,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重要的实际意义,应该大力发展和推进。

参考文献

[1]高芳.九五期间我国老年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74.

[2]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