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例胃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234例胃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吴丽华尚士光封丽姜殿君

吴丽华尚士光封丽姜殿君(沈阳医学院110034)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097-02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34例胃癌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淋巴结转移状态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34例EGC患者中36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5.39%。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灶数、病理类型无关。结论确定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等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

【关键词】胃部肿瘤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

胃癌(earlygastriccancer,EGC)包括肿瘤组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相比,EGC行标准根治手术后的疗效较好。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EGC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决定是否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现有的术前检查方法常难以准确判断EG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2011年接受手术治疗的EGC患者共234例,均符合1962年日本内镜学会提出的EGC的定义,即癌肿的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我们术后淋巴结剪取并行病理检查。其中男168例,女66例;年龄24~75(52.8±6.4)岁。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188例,胃近端大部切除术20例,全胃切除术26例。行D1淋巴结清扫8例,D1+清扫36例;D2清扫190例。

1.2研究指标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灶数、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管肿瘤浸润10项指标。其中肿瘤的大小按最大直径计算,组织学类型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将肿瘤按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分析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组234例EGC患者中36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5.39%。EGC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下表。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灶数、病理类型无关。

表:234例胃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的关系[n(%)]

本组234例EGC患者中36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5.39%。234例胃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见上表。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或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灶数、病理类型无关。

3讨论

EGC是一个针对肿瘤原发灶的定义,而对淋巴结转移状态未作界定。但研究证明淋巴结清除范围的扩大带来了患者生存质量的降低。随着对胃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对于部分EGC可以行缩小手术。所以如果能对EGC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正确判断,可以直接指导淋巴结术式的制定。传统的标准根治性手术治疗EGC的疗效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可超过90%。但EGC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术,加大了手术风险。另外,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以及消化吸收不良等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微创手术的出现也就成为临床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对胃癌有推举微创手术的趋势,一方面为胃切除范围的缩小,另一方面为淋巴结清除范围的缩小,并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激光治疗、开腹胃缩小手术等缩小术式。由于微创手术通常不行正规的淋巴结清扫,因此术前确定淋巴结转移状态尤为重要。但如何把握此类微创手术的指征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韦明勇,李玲.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第23卷第10期1473-1474.

[2]吕瑛,刘文佳,曹俊,邹晓平.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年第26卷第60期299-302.

[3]吴崇杰,余雄,万焱华,叶琳.228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年第8卷第3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