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夏清华1李瑞琦2邓美艳2

夏清华1李瑞琦2邓美艳2

(1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针灸科吉林通化13400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回顾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的临床研究近况,分析目前治疗失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进一步扩展的思路。

【关键词】失眠针灸疗法综合疗法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312-02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目前治疗失眠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但长期服用易产生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中医学认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治疗失眠较好的选择。

一、体针

曹氏等[1]探讨应用针灸方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将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用镇静安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和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王氏[2]将利用针刺申脉照海治疗顽固性失眠,将8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对照组取常规穴位平补平泻,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对照组治愈率为47.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张雁冰[3]选择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1次/d;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2mg/d,睡前30min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0%,对照组有效率占62.5%,孔红兵[13]主穴取百会、四神聪、神门、照海、申脉、安眠。结果: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痊愈34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有效率达98%。

二、灸法

2.1.艾灸

周氏等[4]用艾灸足三里穴治疗失眠,对276例随机分组,试验组137例,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对照组139例,灸双侧足三里穴,治疗前后患者PSQI总积分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2.2.温针灸

敖虹[5]选用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穴为主穴针刺再随症加减,10d次1疗程,疗程间隔2~3d,3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7例占20%;显效15例,占45%;有效8例,占23.5%;无效4例,占11.7%;总有效率88.24%。许飞[6]对55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疗法,主穴取安眠穴、内关穴。结果:临床治愈4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王国建[7]5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以口服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以运用营卫出入理论针灸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7%,对照组为72%;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韦良玉[8]将89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电针四神聪、安眠穴配合灸涌泉为主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舒乐安定治疗。10次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为80.56%,电针四神聪、安眠穴配合灸涌泉为主的针灸法,是治疗失眠症理想的方法。

三、耳穴治疗

曹氏等[9]采用耳压王不留行结合体针治疗失眠,方法治疗组例,耳压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加体针针刺神门、印堂、太阳等穴对照组例,采用针刺取穴同前药物组例,服用地西洋。结论刺激耳穴并借药物活血穿透之力可达到宁心、安神、定志之功与体针治疗相结合,恢复睡眠疗效更佳。

四、穴位注射

和氏等[10]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40例单纯性失眠患者在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其余穴位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加用,每天1次,7天为1疗程,休息5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共两疗效观察:痊愈32例,占66.7%;显效12例,占25%;有效3例,占6.2%;无效1例,占2.1%。说明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药物组。

五、腹针疗法

李氏等[11]观察薄氏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取62例慢性失眠患者均接受薄氏腹针疗法治疗,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为基础穴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其他薄氏腹穴,隔日1次,连续治疗8次。治疗后,统计临床疗效、不同证型之间的疗效,比较PSQI治疗前后评分、不同证型之间的评分。结果6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6.77%,痊愈率为24.19%,不同证型之间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PSQI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薄氏腹针对慢性失眠的疗效肯定。

六、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失眠

董偓[12]治的失眠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选取神门、三阴交、四神聪为基本处方,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设为对照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滚法推拿背部两侧膀胱经,设为治疗组。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5。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方法多样,用穴灵活,一般可根据不同情况做整体性调理,辨证治疗,无药物依赖的不良反应,且伴随的疾病亦随之改善。既有传统的毫针、扁针、梅花针、艾灸治疗,又有结合电等现代物理手段发展起来的电针等疗法。针刺常用主穴有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神门、神庭、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安眠等,辨证取穴中常用配穴有与证型相关的背俞穴、原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上重用头部的穴位。不寐与脑有关,故多取头、项部的腧穴;心主神,故多取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和带“神”字的经穴、奇穴;不寐与阴阳跷脉的失调有关,故补照海、泻申脉。中医学认为不寐与心、脾、肝、胆、肾等脏腑相关,而脏腑之气输注于膀胱经背俞穴,刺激背俞穴可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从而起到安眠作用。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但是纵观以上现代研究数据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低水平的重复临床研究工作较多,科研设计不合理,缺乏规范的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方法杂乱繁多,未形成一套高效的、标准的针灸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等。我们可以运用最新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神经内分泌激素、神经电生理、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更好地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曹伟群,孙相钊.针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9,13(8):937—938。

[2]王如杰.针刺申脉照海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4):123.

[3]张雁冰.针灸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60例[J].中医研究2011,24(11):70-73.

[4]周红勤,高希言,朱敬云,任珊,马巧林.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2011,26(155):505-506[5]敖虹,针灸合用治疗失眠67例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35-36.

[6]许飞,尹明浩,姚芳.针灸治疗失眠55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324.

[7]王国建.针灸治疗失眠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5):438-439.

[8]韦良玉,赵利华,健脑安神引火归元针灸法治疗慢性失眠[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1,6(3):234-235.

[9]曹双凤,沈保强.耳压结合体针治疗失眠症78例[J],陕西中医,2009,30(6):714-715[10]和运志,李新立,刘群才.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8例[J].中国针灸,2008,17(1):32-33

[11]李黄彤,黄泳.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6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5(5):3211.

[12]董偓,陈振锋.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分析[J]临床探讨2011,49(3):122.

[13]孔红兵,燕炼钢,汪瑛,肖伟,汪节,江六顺.针灸治疗失眠症5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