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医学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魏兆瑜

魏兆瑜

广州医科大学学生处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既促进了教育公平,又激发了学生爱党、爱国,增加学生努力学习、服务社会的动力,最终促使其成长成才。本文从医学院校在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切入,结合工作理念,分析资助对家庭困难学生的作用,思考开展资助的措施,突出资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

【关键词】医学院校;资助;育人;理念;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53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自2009年以来国家在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逐渐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医学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习课程安排紧凑,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依靠医学院校的资助政策来完成学业。医学院校只有不断完善助学工作,进一步加强资助工作平台建设,把资助实施从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辍学走向了资助育人,把促进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成才作为学校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医学院校资助工作在近五年来发展迅速,全方位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但在执行资助过程中也发现有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困难学生界定标准模糊。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1]中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为:学生本人及家庭所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个界定标准,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执行。现在医学院校主要是凭学生家庭所在地的镇以上政府部门盖公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来认定困难程度,地方盖章证明操作中有地难免有“水分”,造成没达到资助条件的学生可以享受资助的“免费午餐”。

12重视物质给予轻视思想心理引导。医学院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上倾向于物质的资助,而在资助后的思想、心理层面上的教育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弱化了资助育人的功能;同时,不劳而获也助长部分困难学生的“等、靠、要”思想,有的认为受助天经地义,有的认为低人一等,加强了自卑感。没有思想上的引导和疏解,造成学生物质和精神上的“双贫”现象。

13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尚须加强。医学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统筹兼顾,有起点,没有终点,关系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安全稳定工作和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资助工作队伍熟悉各项资助政策,全面掌握学生动态,运用学生工作常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地介入和引导。所以在资助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水平不一,人员不稳定,影响到资助育人的效果。

2资助育人的理念指引资助工作健康开展

资助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化的方法与手段、专业化的专家管理队伍、规范化的大学生助学贷款管理模式构建具有时代特点、顺应当代大学生内在要求的教育服务管理模式,让高校的助学管理中心成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温暖之家,让学生在助学中感恩、在助学中诚信、在助学中成才,并且树立优秀典型,以点带面,在医学院校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效应辐射。

21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资助不仅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更要受助学生成才并心怀感恩。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中资助,在实践中反思是实现资助育人的基本思路。医学院校按资助项目选择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既要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也要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益面,让助学温暖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家庭困难学生。在工作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发挥资助工作的核心环节作用,实现资助育人的最大效用。

22资助与引导相结合:

引导是资助工作的延伸,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补助等都能保证他们顺利入学,正常学习和生活,奖学金政策为其提供学习动力,国家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为其提供就业引导,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医学院校的资助政策实现了从入学到就业的科学化、体系化资助。同时在资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作为资助工作新的着力点,并在资助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

23资助与个性化相结合:

个性化是资助工作的内涵发展,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各自的困难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成为资助工作完善发展的重点,更好地帮扶到位,育人到位。每一位辅导员对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全面关心,定期进行一对一谈话,走访家庭,掌握思想与心理资料,建立辅导员、学生骨干、党员一对一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经济困境、心理困境。“爱在细微中,助在当助时”的资助时机选择,是个性化帮扶的切入点,学校能及时切入学生受困的关键时刻,及时关怀,定期回访,学业就业信息及时提供、指引,促进学生心怀感恩,服务社会。

24资助与专家化相结合:

专家化的资助队伍建设是资助工作的创新举措,能更好地提升资助工作的效益。资助与专家化队伍建设是规范与创新的统一,相互促进,资助对象时刻在发生变化,信息的快速获取,只有努力创建专家化的资助队伍,才能适应资助工作形势发展需要,资助才能更有效率。

3资助育人的措施带动资助工作良性循环

医学院校的资助工作通过奖学、助学,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拓展和延伸高校育人功能。开展资助育人:(1)坚持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本性的统一,做到坚持政治方向与学生成长、成才和需要相结合;(2)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做到理论有实践佐证,实践有理论指导;(3)坚持教育性、管理型和服务性的统一,采取三管齐下育人模式;四是坚持思想性与行为性的统一,做到思想认知与言行一致。

31丰富资助体系是资助育人的根基。医学院校资助体系以育人为目的,在执行资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三方面丰富资助体系建设。(1)注重帮扶群体的综合性。要考虑学生的硬性需求和软性需求,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开展资助,通过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教育学生形成牢固的自强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2)注重以人为本,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特别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工作,以育人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重心,关注学生发展潜力和提高社会谋生能力的培养。(3)注重引导互助自助意识。把资助工作作为动态进行育人,借助多方力量,充分调动资助工作队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落实资助学生的跟踪和反馈工作,动员受助学生互助和自助,加入集体公益活动,在互助过程中实现自助。助学贷款是高校最大范围的资助工作,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建设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预防家庭经济困难的贷款学生无法按期还款提供风险防范措施,达到助人促进自助,维护学生信用。

311对在校贷款学生的风险防范控制方法。医学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建立贷款学生每月通报制度,组织贷款管理工作人员对在校贷款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进行评估,对于考试不及格科目超过两科以上、恶意违纪的贷款学生进行及时排查、追踪,根据学生情况给予个性化帮扶。一般而言,贷款学生出现还款危机主要是在学业、心理、就业、经济状况等方面出现困境,我校助学贷款管理工作人员将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312对贷款毕业学生的风险防范控制方法。医学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定期对贷款毕业生的还款能力(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家庭困难变更情况进行调查与追踪,排查存在还款风险的贷款毕业生,最终通过上门家访、联系工作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失业毕业生)等方式进行帮扶教育,督促、保障学生按期还款。

32强化管理育人是资助育人的基础。管理育人是通过学校的制度、政策、管理和约束,或者是通过制度为规范和标准来进行监督和匡正,实现学生外在行为表现的规范。(1)完善了制度建设,为助学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2)加强了日常管理[3]。在制度的保障下,与学生保持定期化、常规化的沟通机制,以互通有无、信息共建的方式促进日常管理。定期进行助学知识的培训,抓住助学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及时切入帮扶学生。(3)注重队伍建设,在专业知识结构、管理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上进行重点建设,构建方法理论化、工作实践化、思路创新化的资助工作队伍。高校重视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引导资助工作队伍中的教师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研究,将工作成果理论化。助学育人工作是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医学院校定期组织培训,结合医学生工作专业性强的性质,在工作中辅导,熟练业务,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为助学工作团队的专业化、专家化提供学习平台和实践基地;以制度为准绳,规范操作,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贯穿全程,在关心资助学生,在资助中教育学生;在工作中以业务骨干为核心,带动队伍建设,结合工作经验、职业发展方向、研究方向,辅以知识专业化、技术化培养,促进助学工作队伍成长,在学生中更显示范和榜样作用。

3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资助育人的德育效应。资助工作的落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决定着资助育人的效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核中诚信贯穿始终,勤工助学和公益活动中,自强、感恩、奉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帮扶是资助育人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应结合形势发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三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中以理服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重视受助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引导。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信息记录,结合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以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为载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需要帮助的,给予建议、辅导、职业指导与规划;在诚信教育活动月中深入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运用专题活动强化诚信感恩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受助学生是必须每年参与一定数量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深化受助意义,助人也自助;以点带面,树立典型,促进励志,在情与理结合中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34助人自助是资助育人的目标体现。资助与育人是两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是在资助工作中,公平、公正、公开等评选程序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二是育人工作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等、靠、要、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强自主、诚信感恩、积极向上、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三是在受助学生中大力开展自强不息、诚信感恩、心理健康教育,促成助学工作良性循环,实现在资助中育人,以育人推动资助[5]。就如我校受助学子毕业后经常回母校跟受助的学生传经送宝,鼓励学生自强不息,追求理想,在就业中展现自身的优点;求学上勇攀高峰,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达到自助成才。着力助学育人的资助管理工作理念,不仅仅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在资助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影响更多的在校生;有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保障了工作的高效运行,让资助工作走得更远,助得更广,育得更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626

[2]十八大报告,中国期刊网电子版.

[3]杨亚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中国期刊网电子版.2013,5

[4]黄军利,李德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250251

[5]邝绮琳.试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彰显和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