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想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对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想法

◆王成寿

◆王成寿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734300

摘要:本文结合职校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一些现象,总结自己多年的做法,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从中职教学模式、授课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关键词:中职堂课模式想法措施

中职学校中都是被各校分流来的学生,大多有心理阴影,大部分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另外,现在的学生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无法正确地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中职生虽然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适应性强,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一、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缺失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他们中的大部分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2.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容易出现“小团体”现象。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命运”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沟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团体”。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整个班级出现不良局面,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自我约束力匮乏。他们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

4.在班级中想与众不同。职中学生,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经常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有的学生甚至课内恶作剧,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以免自己在这个集体中遭受“冷落”,在班级同学中寻找一个“扭曲”的“位置”,来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

二、依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1.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每一个学期班级里应该有一个大的或者几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有了一个即定的目标,也就会得到一定的收获。

2.摸清学生的特点,发现闪光点。班主任必须主动接近学生,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心中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与此同时,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人格。职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

4.多点赏识,激发学生积极上进。对学生的“闪光点”,应该及时在班级里加以客观的评价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此外,还应注意班级集体活动的整体收益,并给予客观的肯定,这是班级形成上进氛围非常重要的“关卡”。

5.多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针对性地联系起来,能够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保证教育的效果,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6.班主任应该有勇于向学生道歉的诚心,处理好自己在学生中的“角色”。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有纠正自己失误的决心和向学生道歉的勇气,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在课堂模式上也需要有所改变,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所以,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比较切合当代中职教育实际和现代企业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

2.降低理论难度,进行概括总结。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求学得过深,而要强调学会、会用、够用,以适应求职的需求,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3.激发学生兴趣。一节课好的开头关系到整节课的效果,而好的开头又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使他们感到乐趣,更能促进他们的求知欲。

四、结束语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的感情。把他们作为“一般的人”而不是“特殊的学生”来对待;这样,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所能感觉到的也将是“快乐”而不是“繁杂”。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