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农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登

更登

(若尔盖县纳木中学四川若尔盖624500)

1.学校的基本情况

若尔盖县冻列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坐落于若尔盖县东北角白龙江河谷地带,与甘肃省迭部县接壤,周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学校始建于1972年,当时以汉语为主,加设藏语的二类模式进行教学;八十年代末,受应试教育冲击,生源出现枯竭;1991年被迫转换教学体制,即以藏语为主,加设汉语的一类模式教学,九十年代中后期初见成效。随后逐年扩大规模。目前,学校形成三个年级,九个教学班,375名学生,14位专任教师的规模。校园占地10亩,建筑面积1000千多平方米。

转换教学模式以来,在历届校领导和教职工共同努力下,不仅建起一套较为完备、规范、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还拥有一支爱岗敬业、规范、团结向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为数不多的师生中,曾有十几名师生获得了州级藏汉作文竞赛、竹笔书法竞赛的指导奖和优胜奖;在前几年竞争激烈的会考中屡创佳绩。先后有七、八名学生取得了全州前十名的好成绩,三十几名学生升入中专。最值得称道的是2000级学生卓玛措取得总分、汉语单科两项全州第一,2004级学生高平均分,学校总评两项全州第一。我校学生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好评。良好的办学成果,不仅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认可,无形间还起到了强有力的广告效应,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2.教学的反思

学校办学历程曲折而艰辛,能走到如今这步实属不易,值得欣慰。可近几年的教学呈现下滑趋势,两极分化相当严重,中差生比例大,占70%以上。究其原因非常之多,主要可归结为几点。

2.1中小学教学模式衔接不上,给学校总体教学带来的影响最大。我校招生范围有5个乡,89个自然寨,12960人口。可这5个乡的中心小学全是“以汉语为主,加设藏语”的二类模式学校。学生小学毕业时,藏语只学到小学六册,其实际而言,根本没有达到小学六册应有的水平。进入初中直接学习藏中标准教材,学生藏语知识断层,藏语无法跟上,其他以藏语授课的数、理、化、政、史、地、生等学科也无法有效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习无兴趣,甚至出现判逆行为,给整个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2教师专业不对口,学科不配套。小学虽有学科,但不是很强烈,而初中学科性相当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相当高。如我校而言,教师专业不对口,学科不配套现象相当严重。多年来,我校一直没有生、化、史、政、地等专业教师,这些学科由其他专业性教师兼任。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师不知从何着手,教起来苦,怨声载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师好不容易掌握驾驭能力,不知出于什么理由,就把教师调走。频繁的调动,学校也无招架之功,有时因无教师而被迫停课。不断地任用生手,更换教师,使学生难以适应。在实验中牺牲自己的前途及未来。

2.3不断的教育体制改革与陈旧落后的人们思想观念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给整个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应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教师文化底层及全方位素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翻天覆地;可像藏区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科技不发达,信息闭塞,陈旧落后的人们思想观念之间形成尖锐矛盾。使人们不能很好地接受、采纳,思想上反而有抵触。比如说,教育体制改革前与后,人们就业方面与升学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以上就业与升学方面的前后差距,对无邪、纯洁的孩子们思想及行动上形成至关重要。两个无形的无压力,对学生整体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无压力,无竞争、无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2.4因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启动“两基”工作,而无文化基础的学生大量涌入学校,给学校的整体工作,特别是学校管理增大了难度,极大地影响教育教学及其质量。“两基”工作启动,其实质而言,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大,提高全民素质有促进作用。从微观上而言,对一所学校的硬、软件建设投入提供了契机,对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等带来积极提高的作用。可藏区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交通、信息闭塞,人们的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的地区,“两基”工作虽然启动,给学校硬软件也加大了投入,且有很大的变化,但随之带来的影响及其严重,无文化基础,不懂常规的大量学生涌入学校,使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打乱,并加大学校管理难度,加之“两基”工作效果上有很大水分,快要验收时,政府加大动员,学生人数猛增,而验收过后学生快速流失。学生时而多时而少的现象,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硬软件等方面的正常运作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

2.5运用性(实用性)不高,无推动作用的教师培训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学习,以终身学习为奋斗目标,要经常培训,以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基础,以及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过程。可是现实中的部分培训有名无用,枯燥乏味的培训内容,也不能给培训员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信息,以谈龙门阵的形式浪费时间、消耗时间之事来骗取我们大量的钱财。个别培训时间短,只有1-2天,而任务重。这种培训毫无效果,不能给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实质的变化及推动作用。而受培训的教师走后,学科教学无人替代,学生只能放羊式渡过。教师报销培训的费用多,给资金相当困难的学校加重了财力方面的负担。为此,为数不多,内容不丰富的个别培训,给学校正常教育及教学质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3.提高教学质量几种见解

3.1民族地区的教育应以民族语言授课为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类模式”教学,而且中、小学至高中等都应以连贯性教学模式为主。其原因为民族地区因人文、地理、语言三为体优越在先,教育教学的前提以语言为主,语言是它的生命,无语言环境的教学是不科学、无生命力、无创造力的教学,也是违背认知规律的教学。近几年教学体制改革,虽给民族地区的教育增添了几份色彩,值得欣喜。可总体而言,大大落后于内地,与内地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就我县而言,二类模式为主的县汉中,每次高考考上省本科分数线的寥寥无几,2006年全县剃光头,无人考上省本科分数线。而一类模式为主的县藏中,历届高考考上省本科分数线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的50%以上,进中央民大、西北民大、西南民大、西藏大学、青海师大等高等院校的学生不计其数。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们虽然提倡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过程评价为主。可我们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权衡一所学校的法码往往在于结果评价,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力,是学校生存之本,而我们现实的质量高低的决定权在于高考与中考的结果上。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县国家工作人员中60%以上是一类模式毕业的,80%以上是双语学校毕业的。这种种现象告诉我们,民族地区的教育以民族语言授课为主是最科学、最有效的。

3.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责任强的教师,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学生及学校。新招教师及配备教师方面一定以科学的眼光,以客观事实来对待。要招高素质、高质量、专业对口的教师,而不要把有点文化的人都招入教师这个行业。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专业类,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胜任教师这一角色。教师更不能频繁调动,虽然以人才流动机制来激励教师的热情,创造教学高效率是对的但随意调动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也不利于城乡的均衡发展。为此,千万不能频繁地调动教师。

3.3信息闭塞、教育基础薄弱。在思想观念陈旧的民族地区,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教育的宣传,让藏族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内心明白当今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实在性、必要性、科学性;让他们明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得靠教育。以学习、再学习来武装自己,来改变落后现实的道理。

3.4对教师培训是更重要的,教师以终身学习为奋斗目标。无目的、无指导性的培训是名存实亡,没有什么意义的,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没有促进作用。我觉得理想的、有效果的培训应该是这样的:以学科性和专业类培训为主,必须聘请责任心强,有远见性的专家或教师,最佳时间为假期或者脱产学习,决不能是1-2天的培训,那一定是有效果的。

3.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教法,因人制宜,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在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下,人们为了不断的追求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在部分地区,把自己的特色教学方法与理念全部抛弃,全盘以欧美教学及内地教学来尝试或推动。结果教学无规律、无秩序,教学效果(质量)一天比一天下滑。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有好的方法,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以不断的改革来探索新的道路,为地区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起实质性作用。改革不一定全盘以人家的路子为依据,因人文、地理及教育基础,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人家那儿改革成功的,我们这儿不一定会成功。如果全盘照搬人家的,很可能对教育带来史无空前的灾难。教育要改革,要探索新路子、方法、理念,可以采纳人家之长,但中心一定以我们自己的特点和实际为主,只有这样,才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一片蓝天。

总之,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是等不来的,也靠不到的,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改革,全面创新,才能让民族教育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收稿日期: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