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毛新梅

毛新梅/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高教师德建设首先要以教师为本,高校的师德建设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政治、文化、道德、交际等素质。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学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政治素质,从而做好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作用。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以人为本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文明、求发展的社会,而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而教育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则是“制造”人才这一特殊“产品”的最后一个工作“车间”,高校教师就是这个“车间”的操作工人。如今,这些“工人”究竟怎样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呢?

我是一名年轻的高校教师,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师要具备怎样的思想道德修养,我也曾无数次的想过、尝试过去做,然而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一直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要比其他岗位从业人员更加注重自我的品德修养,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成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而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局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当前高等学校所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国际社会背景和日益多元化的国内社会环境,都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国家在高校建设中首先考虑的是以教师为本,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以学生为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高等学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最重要环节。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这里,教师为本主要是指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本,最主要的是要尊重教师的自身价值,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一直被形象的应用在教师身上,似乎当老师的,只有把自己燃烧殆尽,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却忘了,教师他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享有的权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有自身问题解决了,才能兼顾好其他问题,正如一个生了病的人想去照顾另外一个病人,前提就是先治好自己的病,才能有体力,有能力更好地去照顾别人。

其次,教师为本,高校的师德建设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政治、文化、道德、交际等素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崇尚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当代,也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等一批先进的爱国知识分子最早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并且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把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大义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学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政治素质,从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俗话说“你想给人一碗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学术素养,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宗旨,首先要求是先成人,其次才是成才。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还必须增强专业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开阔知识视野,培养自己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若要教育出一个有德行的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身的德行操守是否端庄得体。高校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需要用高尚的情操和人格、渊博的知识引导和影响学生。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带头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岗敬业,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教育的自觉性,时刻铭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名言警句。

古语有云:“爱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教育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同时也包含着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交际的技巧。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自身也面对着多层次且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也需要人格上的尊重、心灵上的理解、学业上的扶持、生活上的关怀。教师是学生的镜子,高校教师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中,就要做到以诚为本,待人以诚;以和为贵,宽以待人;以信为先,取信于人。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教育出正直、优秀的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形势下的高校师德建设在考虑到以教师为本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以学生为本。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的精神需要靠有灵动性的人才。而现如今高考的分数成了界定人才的标准,这在无形中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灵动性,那将来由他们组成的社会也就是一个死板不知变通的社会,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将是黑暗和没有创造力的社会,就像一潭没有源头的死水沟,最终走向枯竭!

教师以学生为本,考虑的是课堂以学生学业为本,课后以学生生活为本。很多时候,我们学生课堂上不愿听课,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听,而是觉得老师上课没意思。老师想让学生听自己的课,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负责,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并且要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有些老师总抱怨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如果老师们能够认真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一些,学生又怎么会对你的课失去兴趣?其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教师如果不把我们的这份职业当作“铁饭碗”来对待,而是怀着教书育人的心态,怀着情系祖国的教育理念,也许工作起来才更有干劲和冲劲。最后,我认为对于高校的学生教育要站在科学的前沿,课堂应该要有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学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求异心理,更有探索心理,如果我们的高校教育能够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在课堂或课后多给学生做一些科学科技知识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自我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学生应该更爱学习吧!

高校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在外求学,难免会有想家的时候,因此就更需要老师以真诚之心处处关心学生,与学生常常进行心与心的情感沟通。学校就是学生在读书时候的家,而教师就是他们的家长,当学生受挫、遇困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主动给学生以同情、关怀和帮助,教师也只有在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培养深厚的师生情谊,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重!

师德修养是高校校风的灵魂,是建设一流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更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想只要我们高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师德建设提升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与引导,新形势下师德建设一定会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宇.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2]孙延斐.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