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推兰州新区发展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职业教育助推兰州新区发展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

魏孔明胡贵祥

魏孔明胡贵祥(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甘肃兰州730207)

摘要: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需求、求职人员情况等因素分析,发现兰州新区目前人才供需存在紧缺人才引进难度大而且流失快;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保障条件不足;企业人才意识薄弱,培育投入少等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助推兰州新区发展城镇化建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关键词:兰州新区;人才供需;职业教育;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1-170-02

1甘肃省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1.1中职教育基本情况

甘肃省目前共有中职学校193所,其中省属学校38所,市、县属学校155所;从学校性质来看,公办学校166所,民办学校27所;从学校类别来看,国家中职示范学校22所,国家级重点职校25所,省级重点职校39所,普通中专80所。全省中职学校共有教职工19858人,其中专任教师1562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8.67%。中职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为1156.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为603.7万平方米。

1.2高职教育基本情况

甘肃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共有23所,大致归为四类。

1.2.1公办的职业技术学院

此类院校办学时间长,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高,但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彰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等。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缺乏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应有的实际操作能力。

1.2.2中等职业学校升格后的职业技术学院

此类院校办学经验较丰厚,但办学规模较小,教育资源短缺,缺少生源,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固定的校舍,实习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这将使其发展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

1.2.3私立的职业技术学院

此类院校个别是由教育界领衔人物退休后集中社会力量筹集开办的院校。办学自主性较强,办学机制和专业设置较为灵活,具有一定的办学经验,但受其办学时间、所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缺乏校园文化底蕴,办学的稳定性不好。

1.2.4成人教育院校的基础上开办的职业技术学院

此类院校办学规模小,专业教师不足,部分教师为临时聘用人员,流动性大。实践场地、实验教学设备少,致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的学生缺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兰州新区人才供需基本情况

近些年,兰州新区依托人力资源市场,通过企业用工备案、在线发布用工需求,定期不定期组织招聘会,已为413家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提供工种5763个,提供就业岗位约34803个,共年平均提供就业岗位约9000个,主要涉及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资料员、工程师、预算员等)、技能人员(电工、机修工、化工、焊工、叉车工、销售人员等)。用工企业行业主要涉及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信息传输计算服务软件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企业类型国有企业占5%,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5%,中小型民营企业占80%。

3兰州新区人才供需分析

3.1从人力资源服务分析。随着新区建设发展的深入推进,驻区投产企业逐步增多,对人才的需求和条件要求也相应增加。特别是2017年以来,由于新区部分企业竣工投产,企业用工岗位较2016年增加6258个,增长率为35.76%。同时,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兰州新区搭建求职者与企业用工供需平台,积极与省内大中专院校、驻区企业合作,指导引导企业选人用人,大力发挥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3.2从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一是从行业分布来看,排名前三为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分别占用人单位总数的42%、20%、38%,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中的兰州新区的就业扩容器。二是从岗位招聘来看,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为普工(操作工),占总需求量的14.14%,人才供求比为1.13︰1,新区人才市场基本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其次是营销人员,占总需求量的12.23%,人才供求比为1.01︰1,供需基本平衡。财会类人员供大于求,人才供求比最高,达4.7︰1,求职人数多,但由于求职者工作经验欠缺,难以达到企业招聘条件。

3.3从求职人员情况分析。一是从求职人员结构来看,新区户籍占52%,外地户籍占48%,本地登记求职人员略高于外地登记求职人员;男性求职人员的数量多于女性,但用人单位对性别要求男女相差不大,男女就业压力相当。25-34岁年龄段求职者最多,占总人数的57.71%,求职人员趋于年轻化。二是从求职人员学历来看,硕士、本科、大专、中专以下登记求职分别占求职总人数的4.09%、39.02%、37.38%、19.51%,本科、大专登记求职者基本能满足企业用工学历需求。三是从薪酬待遇来看,企业薪资标准在2500-4000元之间居多,占49.78%,求职者期望薪资在3500-5000元之间,占求职总人数的47.07%。提供餐补企业达到60%,提供食宿保障等待遇企业仅达到30%。

4兰州新区人才供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兰州新区从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多层次、多种类为新区企业搭建招聘平台,招聘岗位不断增加,需求人数不断提高,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4.1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流失快。目前,各地区,各行业对人才的竞争比较激烈,但新区现阶段缺乏一批行业龙头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招聘难,外地高端人才对新区企业的认知度不高,导致专业人才引进难,一线操作工人流失大、离职率高。

4.2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保障条件不足。一些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缺乏企业长远规划和人才强企意识,企业在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民营企业工资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导致企业招聘难,人员不稳定。

4.3企业人才意识薄弱,培育投入少。目前,申报职称评审的人员大多来自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非公企业职称评审意识相对薄弱,部分非公企业没有合理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称评审。同时,一些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在原有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上缺乏有效的再教育途径,致使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对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缺乏研讨,造成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5职业教育助推兰州新区发展城镇化建设

5.1创新人才保障,修订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以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对引进的职业教育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完善人才在住房、深造、激励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强化引才意识,逐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招聘难,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

5.2强化人才荣誉激励,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围绕新区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着重在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技能带动、农业发展等领域选拔100名实用骨干人才,引领带动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重点培养和使用,激发各领域人才干事创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注重职业教育人才引进后的培养,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人才。结合兰州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学科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需求,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对驻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邀请专家赴新区开展指导培训,着力提升兰州新区职业教育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满足不同行业需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协调发展。

5.4完善企业用工登记、持续开展职业教育就业服务工作。完善企业用工备案电子库,定期更新登记信息,根据求职者求职意向和技能情况为企业合理推荐招聘岗位。同时,积极为职业院校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培训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切实加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就业。会同三大园区调研驻区企业人才需求,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采取网上“统一信息发布、简历投递和初筛、面试预约”与现场招聘会面谈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对接效果,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6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6.1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力拔穷根。通过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建设职教园区,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和就业指导培训。教育精准扶贫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就是抓住了农村教育的“牛鼻子”,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2甘肃省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体现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充分呈现出目标精准确定、对象精准资助、服务精准改善三个方面的特点。重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自身的价值特殊性,并在适应和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是从根本上消灭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贫困问题,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教育路径。政策实践需要契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孔明,曹兰萍.《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基线调研报告》[R],2015.11

[2]魏孔明.甘肃省中职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7年第20期

[3]孙杏花,甘肃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3年第5期

作者简介:

魏孔明,男,汉族,甘肃靖远人,1965年生,工程硕士,教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

(2017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A-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