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小古文,亲近古汉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趣读小古文,亲近古汉语

高洁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九级塔小学255090

文言小古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经过数千年的洗涤、锤炼,更加显现出汉语词汇丰富、句短意深、注重韵律、构造灵活等特点。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它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辞章文法也没有超脱文言。因此文言阅读是产生汉语正确语感的一个重要源泉,能够提高我们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表达正确、深刻的思想的能力,也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理解古诗文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可见,阅读文言小古文与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在积累词汇、理解意义、体验文化、形成语感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和我的学生们踏上了文言小古文的阅读之旅。

我们利用选修课和早读时间,以朱文君的《小古文100篇》《幼学琼林》等为依托,选择诵读了有关故事、笑话、景物等专题的100余篇小古文。这些小古文短小有趣,很受孩子们欢迎,课堂上学生们乐于挑战朗读,迫切地想弄懂意思,充满阅读期待。孩子们读着、研究着、讨论着,渐渐就读通了、读懂了,最后还背下来了。这彻底打消了我刚申请开设这门课程时觉得小古文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比较艰涩,孩子们会不会觉得疏离隔膜而不感兴趣的顾虑。

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我以“朗读”为第一位,注重研读的引领,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底线”——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为读书路径,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自己体会小古文的特质、感受小古文的魅力,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一、以读为本,因材施教

像朱文君老师说的:“一切皆从读中得。”但读的方式可以根据小古文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因材施教,从而保持学生读的兴趣,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合作诵读。比起坐着听,学生可能更乐于去试一试。我把郑杰校长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了小古文的学习中,比如学新课之初的读通,我们采用murder、组际评价法等合作方式,孩子们和我在相互的尝试、评价中逐渐掌握了文章的韵律;为了读懂,我们采用围圈说、接力法、坐庄法等合作方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研究着,讨论着,故事的梗概、内涵渐渐水落石出、拨云见日。

2.文白对读。文言和白话对照着读,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能感受到汉语言的优雅和精妙。文白对读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化解了阅读的难点,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同一个故事,两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可比性,学生在对读中淡化了对内容的关注,更着重关注小古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小古文本身,有利于学生对小古文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把注释和对应的白话文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学生犹如寻宝,每得之一二,总会心生欢喜,充满了成就感。这样就把读懂小古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小古文的过程,丰富了学习的层面,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3.猜想促读。引导学生猜,不失为学习小古文的一种好方法。学生边猜边说,不着痕迹地就读懂了文章,而且读得兴味盎然。这样教学着眼于整体,教得简单,又通过诵读将人物的性格把握到位。

4.问题探究。在学习文言小古文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身边的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如小古文中有很多“之”,关于“之”的研究,就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学生自然会把小古文反复诵读琢磨,语义、语感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习得。

亲吻语言的馨香,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体温,辨别语言的色彩……借助文本语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阅读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具体的语言交际场景,使学生主动地、设身处地地触摸文本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

二、讲演仿写,积累运用

于永正老师对古诗文教学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粗知大意”,一是节省时间诵读记忆,二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孩子对音律节奏天生敏感,“粗知大意”之后,重在关注语言,通过各种形式活泼的诵读,达到熟诵或者熟背的程度,从而习得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故事的特点,采用“小古文故事回讲”或“小古文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通过亲身体验、表演,加深对文言文语言和内容的理解、感悟。

在学生掌握了小古文一定的语言表达规律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续写,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写中感受、体会,品尝成功的快乐。如学了《芦花》,学生写下了《杨柳》——“校园多杨柳,春日发芽,一片黄绿,东风吹来,摇曳如仙子”;学了《放风筝》,学生写下了《踢足球》——“操场上,踢足球。汝进攻,吾防守”……不论学生写的结果如何,我首先给予表扬,并不急于限制学生一定要用文言或白话来写,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表达空间,跟随本身的感觉去创造,然后逐步琢磨推敲、规范词句,让学生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小古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此外,小古文的学习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看到了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产生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的:学小古文,我们所积累的,难道仅是文言词汇和语言吗?当然不是,因为读、因为诵、因为熟、因为化,随同小古文一起生长为我们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中国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