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析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白芸

白芸/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法及逻辑分析法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特征可归结为大众性、实践性、创造性、科学性性四个方面。通过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启示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根据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历史背景,提出了以社会生产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思想,倡导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本文旨在结合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征,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找到一些积极的借鉴与启发。

一、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许多有识之士一样,陶行知也认识到了教育落后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面貌,就必须狠抓教育。他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完全脱离,所以,教育问题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解决方法,一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二在制定普通教育教材与职业教育教材时能相互贯通,真正做到学有所用”,[1]这正是表达了陶行知兴办职业教育思想的真实意图。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这些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思想[2-4]。我们在学习、研究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时,应该和陶行知生存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应该把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结合起来。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要想全面的研究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就应该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进行探究,这样才能把握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更加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他的教育思想体系。

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纵观陶行知为人民大众办教育的一生,其教育理论是随着其教育实践包括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到国难教育、民主教育的不断演进而逐渐成熟、发展起来的。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大众性

陶行知提出的大众教育,源自于西方文明的进步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中国的实际国情。西方国家在步入现代社会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在客观上刺激了对于大众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西方人文主义相应高涨起来,人本意识得到了关注和提升,大众教育无论在社会发展层面,还是人格的完善层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拥护的声音。陶行知认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人可以离开自己的田地、走向城市,人吃饭而不用种稻,穿衣而不用种棉”[5-6]。在这段话里,陶行知主张实业教育,使人的教育和经验同生产和现实生活的改造联系起来,促进职业人格的完善,这无疑是进步主义教育的观点。同时陶行知认识到中国仍以农业立国的现实国情,将大众教育的制度和形式落实在广大农民的身上,则是在中国现实国情上的改造。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突出特征。陶行知在总结人类社会生活的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出“行知合一的真正意义[7]。“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人”,这贯穿了他号召人民要理论结合实践,进行革命创造的思想。在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它富有很强的操作性,符合中国社会实际。首先,他的实践性突出的表现在两个筋斗的翻转上。陶行知曾经创造性地改造了王阳明的“知行观”和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他在职业教学中提出“教学做合一”原则,将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引向实践的出口,为改变传统书本与生活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实践性可以说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三)创造性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包含着两个层面上的认识。一方面体现在观念层面上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和改造,一方面体现在陶行知自身创造性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创造性是陶行知在批判封建式的、僵化的的旧教育时提出的变革目标。陶行知认为旧教育比较死板,新教育应是一种灵活的教育,是“活教育”[8]。陶行知创办社会大学,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人们造幸福,实施民主教育。而社会大学创建本身则为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科学性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他对科学教育的实施和重视。早在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时候,陶行知针对当时农村迷信盛行、到处充斥着文盲的状况,就提出实施科学教育,并且开辟了科学教育基地[5]。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提到这样的内容:“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就是自然科学”[6]。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他对调查与实验的重视上。陶行知在推行普及教育的过程中,注意采用西方教育测验与统计的方法,并将之运用于教育活动当中。

三、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征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的探究分析,反思我国在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来。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不等同于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以职业入门所必需的具体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职业教育应将教育的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能适应明天需要的各种理念的充分理解,使职业教育的性质由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性教育。

(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

当前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让它为我国的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综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阻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因素有以下两点。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职业变化加大,具有流动性,提前做好职业方面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必要性。所以,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人们投入工作之前,做准备性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多元化社会职业的人,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学生培养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观念。

(三)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大规模的社会调整的出现,肯定会对职业教育提出大量的挑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联合办学模式,如: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适时开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一方面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基地的步伐,为职业教育领域不断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另一方面还要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防止优秀教师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讨论集[M].商务出版社,1984.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普及教育.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6]李清华著.陶行知与乡村教育[M].广州:海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