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物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王飞泉

广东省兴宁市罗岗中学514535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它反映了科学所独具的重要特征,是人们学习科学最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是与培养创新人才息息相关的,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R.Sunchman)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通过亲身实验促使学生对“为什么事情会如此这般地发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并能合乎逻辑地结合自己身边的事物,继续创造性地思考,找到“为什么事物就像现在这样”的答案。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设计情境,激趣设疑。

良好的物理情境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当今世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类电器产品层出不穷。高二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感悟技术、接触技术和使用技术,因此,他们对学习电子技术兴趣较大。教师可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和社会热点等学生感兴趣、有一定难度以及具体可接受的问题来作为教学的情境引入新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本人在讲述《使用多用电表》时,先讲述在实际生活中大家都经常遇到的一些电路问题,比如想看电视转播却发现电视荧光屏不亮、要做饭时电热锅不热等等,生活中的这些问题需要用到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等来检查电路故障。如何把这些仪表进行整合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多用电表。这时我拿出10411指针式多用电表,强调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多用电表的结构与测量方法。学生知道后,我用多媒体展示调光台灯、旋转开关,让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导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多用电表。这样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又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了课题上。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的分组是成功开展探究实验的关键。刚开学,我先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再依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适当调配,将全班每4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每次实验,都让各组针对课题先开展讨论,制定一个大体的学习方案,可由一人提出,其他成员补充,也可全组共同完成。

在前例的教学中,课前每组给出指针式多用电表、学生低压电源、2只小灯泡等必备器材,当课题引出后,我要求学生在8分钟内根据桌面上的器材和说明书开展讨论,提出设想,并设计好实验,将简单的实验步骤写下来。再用15分钟让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并要求学生写好简要的报告。这一步是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老师只作简要的提示和操作要领提醒,当好顾问和助手,让学生去开展实验,有意识地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形成认知,其目的是使小组内同学共享学习资源,最终达到组内的同学共同提高。

3.评价交流,情感激励。

通常可选用以下的方式进行:

(1)剖析式:让某小组公布自己的研究报告,同学们畅所欲言共同发表看法,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提出补充意见。

(2)辩论式:让两组同时公布报告,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支持的小组,双方组织辩论。

(3)展评式:同时公布各组的报告,大家相互交流。如上述实验我用了“剖析式”、“展评式”,每小组都能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进行实验,8个小组能从多用电表上读出电流、电压的值,但检测电阻大小问题很大。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师引导的重要性,从而安静下来。此时抓住机会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多用电表实物介绍多用电表的结构,并提出思考题,通过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广泛的空间去。紧接着我用投影仪出示关于晶体二极管、电学黑盒问题,并向学生提问:如果是这样的问题你们还能判断吗?学生很自然地回答:不能。这样又为以后探究性教学作好了辅垫。

二、探究性教学的反思

1.探究性教学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的作用,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每一位成员都各尽其能、全员参与。

3.在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过程中不足之处是:

(1)学生预习得不够、探究课的纪律意识不够强、仪器质量问题、时间限制等方面影响到实验的进行。

(2)小组的结果不能代表整个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所以,教师要从活动的过程中去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成败论优劣,最好在学期的成绩评定中兼顾传统考试和平时学习过程的情况,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意识。

以上是本人使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使用多用电表》教学中的尝试。本人坚信,每位教学工作者只要坚持不懈地指导好学生进行教学探究活动,就一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猜想和假设的科学修养,提高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