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士在康复领域发挥的专业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专科护士在康复领域发挥的专业作用

王艳艳汪小萍张腾月

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650000

摘要:康复护理是针对脑血栓、脑栓塞等疾病经抢救和初步治疗后,患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经过综合地、协调地的训练和再训练,可以恢复患者部分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使患者达到基本生活自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康复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掌握足够的专科康复知识以及康复护理技巧,根据患者疾病的发病类型和康复治疗的种类、难度。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心理护理的内容与技巧、日常生活护理的内容与技巧、日常康复锻炼的内容与技巧、饮食护理的内容与技巧等。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专业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市场消费意识不断加强。患者入院接受高水准治疗的同时,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二孩政策的推进,中老年患者以及婴幼儿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1]。中老年人和婴幼儿免疫力较低,治疗和恢复能力较弱,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治疗,并发症以及治疗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1、康复护理的定义

康复护理的定义是医护人员对伤残病人以及老年人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采用综合协调地康复锻炼以及必要的疾病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使患者达到基本生活自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门科学康复护理学[2,3]。

2、专科康复护士的重要性

专科康复护士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可敏锐观察患者的心理改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现身说法,向患阐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必要的治疗措施以及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根据患者的发病种类以及患者的体制特点,为患者制定适当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案,运用康复护理知识和技巧,最大程度的发挥患者患肢的残存功能,已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

3专科护士在康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患者个人因素

患者由于个人经济原因,无力支付康复护理的费用。或患者由于个人原因对治疗消极对待,无法到达临床康复效果。

3.2护理人员因素

3.2.1护士风险意识差

医护人员缺乏对我国法律的学习,对法律相关法规认识不清,导致护士在治疗的过程忽略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致使患者隐私遭到泄露,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了伤害,影响了患者临床康复的治疗效果,并触犯了法律,自己却茫然不知[5]。

3.2.2护士专业水平较低

专业康复护士需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结合患者体质,合理制定康复护理方案,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实施时,护士人员需密切管准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给予积极的疏导。结合患者疾病进展,调整康复锻炼方案。医护人员缺乏业务素质欠缺,工作态度不严谨,忽视患者自身体质,盲目进行高强度的康复锻炼,往往会打击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信心,甚至会造成患者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的发生[6]。以及医院见习护士的特殊存在,见习护士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临床经验,在制定康复锻炼方案时,不能很好的与患者自身情况结合,降低患者康复锻炼的临床疗效,打击患者康复锻炼的信心。且应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较低。

3.2.3医院专业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医院不同科室,不同疾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人数不同,医院专业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个别科室无法满足患者对病后进行必要康复锻炼的需要,使患者错失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再加上个别科室对专业康复护理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康复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因患者分散,影响了专业康复护理人员对患者康复锻炼进程和患者病情发展的把握,造成护理人员对患者康复锻炼环节质量监控疲乏,服务不到位,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7]。

4专业护士在康复领域的具体举措和作用

4.1提高心理护理的水平

专业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常规检查,同时积极与医师进行沟通,对患者病情做到基础的了解,与患者进行交流,现身说法,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疾病后期对患者造成的功能障碍。为患者阐述早期康复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8]。疏解患者由于对相关疾病知识缺乏,造成的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使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乐观的态度去配合临床康复治疗。专业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树立服务意识,以患者为中心。

4.2提高日常护理的水平

专业护士在患者收入病室后给予患者理发、沐浴、更衣、剪指甲。教授患者家属或护工,早晨和夜间为患者进行刷牙漱口,漱口后需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口腔疾病,因为口腔温暖潮湿,是细菌生长的温室,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容易忽视口腔清洁。在夏季,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用温水给患者擦身。患者的床被应及时更换饭前后护理饭前协助病人洗手,扶老幼病人坐起。饭后整理床铺以保持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专业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专业护士的临床服务质量[9]。为加强专科护士服务的风险意识,在日常康复锻炼中,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护。

4.3提高日常康复锻炼水平

专业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疾病发病特点,在制定康复锻炼方案前,对患者造成的功能障碍等级进行评估,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缓解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积极面对康复锻炼,为患者制定恰当可行的治疗方案。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专业护理人员应从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保护,注意把握康复锻炼的进行,切忌康复初期为患者制定强度较大的康复锻炼,从而加重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防止意外的发生,影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积极性[10]。随时监控患者呼吸、血压、等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康复锻炼,及时对症治疗,并调整康复锻炼方案。鼓励患者家属从旁监督,给予患者以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专科护士应对康复锻炼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把握,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护关系。

4.5日常饮食护理水平的提高

对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进行康复宣传。通常来说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绝大多数是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伴有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过食肥甘厚腻、缺乏锻炼等患病因素。对于该类患者,护理工作者应给予耐心开导和教育,劝解患者戒烟、戒酒,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低糖、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与病人亲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双管齐下对患者进行劝导和监督。进行引导和救治,并请家属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进行密切关注,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对于某些存在较大风险的操作,应向患者讲解操作的优点和弊端,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操作,以帮助患者达到康复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Pellicane,AnthonyJ..RelationshipBetweenNighttimeVitalSignAssessmentsandAcuteCareTransfersintheRehabilitationInpatient[J].Rehabilitationnursing:theofficialjournaloftheAssociationofRehabilitationNurses,2014,39(6):305-310.

[2]秦静,高昱,刘娜,孙静娜,韩清波.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的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03(13):334-336.

[3]李壮苗,赵红佳,刘芳,庞书勤,郑丽维,戴晓凤.我国康复护理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康复学报,2015,03(10):58-61.

[4]Relationshipofnursingeducationandcaremanagementinpatient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sandpatientcharacteristicstooutcomesfollowingspinalcordinjury:TheSCIRehabproject[J].Thejournalofspinalcordmedicine,2012,35(6):593-610.

[5]张雪芬,武亮,贾忠萍,赵冬琰.康复评价会中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病区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07(14):179-181.

[6]秦静,薛蓓蕾,马修堂,宫娣,王伟,李运娜.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1(13):29-31.

[7]Tian,W.,Dejong,G.,Horn,S.D.etal.Efficientrehabilitationcareforjointreplacementpatients:Skillednursingfacilityorinpatientrehabilitationfacility?[J].Medicaldecisionmaking:An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ocietyforMedicalDecisionMaking,2012,32(12):176-187.

[8]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02(09):171-173.

[9]席明霞,郑雯,陈银娟,骆永梅.13家医院236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15(30):26-28.

[10]Comparisonofdayrehabilitationtoskillednursingfacilityfortherehabilitationfortotalkneearthroplasty[J].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13,92(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