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

常静静

常静静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核磁共振室;山东淄博255213)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核磁诊断,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方面诊断率高,可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为后期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CT;核磁;影像学表现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4-0178-01

脑静脉窦血栓属脑血管疾病中特殊类型,其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该疾病病因复杂,由多种病因造成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合并颅内压增高特征,阻碍静脉血流回流,临床无典型特征及表现,常发生误诊,多发生在中青年人群[1]。目前临床常采取CT检查,其具有一定局限性,检出率较低,核磁诊断具有多参数成像、高分辨率等特征,系统性间接征象[2]。因此,针对脑静脉窦血栓采取有效诊断措施,提高疾病诊断率,对临床确诊并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率。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接受腰穿测颅压>200mmHg,且出现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25±2.69)岁;病程5h-5个月,平均(2.36±0.66)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7.30±2.50)岁;病程5h-6个月,平均(2.38±0.7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美国GE64排螺旋CT诊断,型号为OptimaCT660,条件为130-200MA,常规扫描头颅部位,造影对比剂为碘海醇10ml,320mg/ml,层距为10mm,注射速率2-3ml/s。观察组采用德国西门子Simen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OMAvanto1.5T诊断,给予T1W1,TE为14ms,TR为510ms;T2W1,TE为120ms,TR为4800ms序列进行扫描,翻转角15°,层厚6mm,层距0.6mm;MRV用2D-TOF成像技术扫描,矩阵512×192,层厚1.5mm,TE3.9ms,FOV20×20cm,TR35ms,在扫描块之下建立预饱和带,从前额扫描至后枕部,以便抑制脑动脉影响。

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对照组25例患者中,8例患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9例静脉血栓处可见界限不轻的条片状高密度影,8例累及上矢状窦、乙状窦、横窦、直窦及窦汇,表现明显高密度影,其中5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后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未见造影剂充盈,呈低密度表现。观察组25例患者中,上矢状窦受累7例、窦汇5例、直窦3例、横窦4例,乙状窦6例,常规核磁表现为静脉窦增宽,其中9例为亚急性期,血栓为高信号;6例慢性期患者,血栓信号降低;10例急性期患者核磁表为T2W1静脉窦中为极低信号,现T1W1为等信号;MRV检查结果表明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显影不良或信号消失,15例患者发生皮层下局限性异常。

2.2诊断率观察组诊断率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84.00%(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P=0.037)。

3讨论

因脑静脉窦血栓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此疾病主要凭借影像学方式。目前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包含血管造影、核磁、CT等,而血管造影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可直观清晰的显示出静脉系统,被临床列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检测“金标准”,但无法显示出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及脑梗死等变化,其检查方式风险性及费用均较高,不将此方式作为常规检查[3]。

核磁具有无创性、方便、快捷灵活等点,对软组织具有高分辨力,因此,成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脑静脉窦血栓具有一点局限性,且对操作环境有较高要求,检查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及三角征检出率低,表现出静脉窦血栓各位置,存在一定误差,因静脉窦中血栓影像高密度影造成,此方式发生颅骨伪影等状况的可能性较大[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核磁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方面诊断率高,可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不同时期核磁成像的影像特点:慢性期静脉窦再通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亚急性期血栓呈高信号;血栓形成急性期Tl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核磁检查脑静脉窦血栓时若静脉窦脉管彻底栓塞后,脑窦腔中信号异常,无流空现象,其敏感性比CT方式更强,核磁不会干扰到颅骨伪影,序列成像具有多个性,全面系统的反映出脑静脉窦血栓间接征象及静脉窦状况,尤其是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得到应用后,可将血栓状况、血管继发性变化、静脉窦内血流状况等显示出[5]。

综上所述,核磁诊断技术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首选方式,该诊断技术能够反映疾病发展状况,诊断率高,可为后期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倩,兰永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7,41(04):294-297,302.

[2]王立艳,吴隆飞,边婷婷,等.应用核磁黑血血栓成像联合头部增强MRV诊断的颅内枕窦及边缘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35(10):940-941.

[3]杨旗,杨晓旭,段祥攻,等.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08):420-423.

[4]杨宙善,于台飞.磁共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09):1439-1441.

[5]杨晓旭,杨旗.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现状与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05):77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