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问题分析

侯艳兵

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212

摘要:地下工程建设是一所城市的“里子”,是判断城市发达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近年来更是发展飞速,全国各地的地下工程建设更以其类型之多,规模之大为世界所瞩目,但是环境、地质、水质、气象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再加之工期赶、造价低等主观原因,共同造成了安全事故频发的严重后果。因此,研究分析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问题并加以解决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引言

城市地下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复杂性与高风险性特征。其中,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核心安全风险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严重的社会影响,形成城市局域性甚至全局性的安全冲击。因此,核心安全风险管控作为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

1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对地下工程建设安全进行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还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目前,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传统的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对于安全教育并不重视,造成工作人员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应有的安全意识。

(2)轻视事前管理,重视事后管理现有的安全管理往往忽视了事前管理,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才会重视起来,进行后续事件的处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过晚,事故过后又恢复原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下一次事故还是会发生。

(3)没有科学的安全管理系统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过于简单,没有统一的规范,具体操作起来很难产生实效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科学的安全管理系统本应该有着严格、紧密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但是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单一简单,没有实行的标准,因此很难落实,效果也不显著。

(4)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缺少对施工人员的激励政策,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也不够。在出现不当操作时,往往以罚代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施工方对待安全问题的侥幸心理。

2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风险预防控制等,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环环相扣,各个层面进行合理控制。第一,风险识别。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由于对于风险识别往往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经验,因此,对管理人员有较高要求。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周围环境以及地下工程项目的深入分析,了解现场情况,再进行决策。第二,施工前要对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岩土结构、水文情况等进行充分勘察、调研,充分收集整理各项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保证地下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有效性。第三,对风险范围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加强对风险范围的实时监控,研究任何可能会引发风险发生的因素,保证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第四,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2.2加强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理论的指导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形成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严格,紧密的操作程序来保证施工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3合理采用施工新技术

(1)管幕法

管幕法用于地下工程的施工,主要将单管顶进作为基础性内容,每个单管之间,将锁扣作为依靠,然后在钢管的侧面位置进行连接,形成管排。这时在锁扣间注浆,这样便形成了管幕段贯通再浇筑结构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不会产生噪音和震动,这就减小了对周围的影响。不需要实施过大的开挖,对道路的正常交通也不会带来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使用管幕法,不会降低地下水,地面沉降小,因此不必进一步加固建筑物地基和桩基。但是,管幕法对顶管的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速度极快,使用的钢管不能回收,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2)沉箱凿井

沉箱凿井技术,也被人们称作是沉井法,具体的地下工程施工时,如果建造竖井的底层稳定性较差,会对沉箱凿井技术进行使用。这项技术的工作流程为,竖井掘进之前,需要制作一个特殊的井筒,然后将井筒固定在主井筒的下端位置,这时在这一特殊井筒的下端位置,将韧脚固定,促使主井筒下沉力度的速度得以提高,这时将井筒当中的围岩挖掘出来,并且对井筒进行认真清理。使用这项技术,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均比较容易操作,其占地面积较小,同时其挖土量也比较少。沉箱凿井技术,比较适合在地下仓库中使用。目前,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并得到推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

(3)盾构法

盾构法在使用时,要通过盾构机实现,因此被称为盾构法。盾构机向隧道中挖掘的同时,需要对围岩和开挖做出相对严格的控制,促使其足够稳定,并且不发生坍塌情况。此时,需要在盾构机当中,使用管片拼接,形成初砌,此后向管壁内注入浆液,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围岩震动。对这一技术进行使用,所开挖的隧洞形状比较准确,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并不会对地面带来较大影响,基于此,其被广泛应用在不稳定底层或者含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层施工中。

2.4严格控制沉降

在软土地质中,想要保证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避免沉降,就应该做好地基加固处理,同时,在地下开挖前,应该做好预支护,合理选择注浆材料来增强预支护的强度,加固围岩。另外,想要降低沉降,还应该进行回填压浆处理,对沉降、变形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沉降事故。同时,还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工程进度,缩短工期,控制底层应力。

2.5适当排放地下水

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地下水,而对地下水进行合理排放,就能够有效的增强底层的强度。不过,如果措施选取不当,会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因此,在具体开挖时,应该尽量不适用抽排的方法排出地下水,而应该采用“防、截、排、堵”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排水设施以及排水工程。并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进行水板无损伤铺设等操作。

2.6变形控制

目前更大的挑战是在城市中心区域,既有建筑物密集,道路、管线错综复杂,盾构法隧道施工的环境敏感程度很高,特别是一些古老建筑和长期腐蚀条件下的市政道路、管线,抵抗变形的承受能力大打折扣,对盾构法施工中的反应更为剧烈,故对盾构法施工中各种参数的精细化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城市地下工程项目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的特性,对核心安全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核心安全风险的认识是开展有效管控的第一步。立足于从项目复杂系统层面出发,可以兼顾管理与技术因素、客观与主观因素、组织与行为因素,系统地审视核心安全风险的演化机理。将风险状态之间的关联性具体化,展现了多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对风险演化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利于对风险的评估和有效的检测。把握和运用这种演化机理,有助于风险管理主体提前对安全风险进行防范和预测。

参考文献

[1]赵衍发;张顶立;李鹏飞;房倩;高亮;地铁车站大断面风道施工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J]0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李景龙;李术才;李树忱;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3]龙庆安,薛宏平,张慧慧.浅谈软土层深基坑工程风险分析及监理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