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

杜秀扬

杜秀扬

(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5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免疫接种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比较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配合度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疫苗接种率为98.22%,儿童配合度为82.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67%;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92.89%,70.22%,94.67%。观察组的疫苗接种率、配合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疫苗接种率、配合度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60-02

前言

计划免疫是国家为保护儿童健康、预防儿童疾病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免疫力较弱,为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需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1]。通过接种疫苗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是预防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为减少儿童的疼痛,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以及达标率,护理人员需对儿童进行有效护理[2]。本文通过对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4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5例。对照组中有116例男儿童,109例女儿童;最小年龄为2个月,最大年龄为4岁,平均年龄1.34±1.29岁。观察组中有114例男儿童,111例女儿童;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为4岁,平均年龄1.58±1.41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免疫接种护理,即在进行接种前先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并将接种的步骤和接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儿童家长进行家说明,接种后对儿童的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并根据不同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观察组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对疫苗接种环境进行消毒,运用84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清洗,以免细菌会对疫苗产生影响,从而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防止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将预防接种的过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儿童及家长进行讲解,使其心理压力减轻,缓解其紧张、担心等不良情绪。与儿童多进行肢体和语言的沟通,安抚其恐惧、不安等情绪,增强其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接种的配合度。

(3)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于接种前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宣教,将接种的疫苗种类、目的、方法、接种前后可能产生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等一一告知家长,使他们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由于突发情况的产生而过于紧张,导致接种难以顺利进行。

(4)接种后护理:完成接种后,让儿童休息三十分钟,护理人员须在这段时间观察儿童是否有不适反应发生。如果接种后,儿童出现了硬结、红肿、疼痛、中低度发热,提醒家长无需担心,这些症状会在2~3天后自行缓解、消失;如果出现呕吐、头晕或者其他严重情况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和配合度,若儿童在接种过程中身体放松,不乱动,接种顺利进行则为配合。另外,护理人员需自拟满意度评价表,让儿童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和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中有221例接受疫苗接种,概率为98.22%;有186例配合接种,概率为82.67%。对照组中有209例接受疫苗接种,概率为92.89%;有158例配合接种,概率为70.22%。观察组的疫苗接种率和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疫苗接种率=7.53,x2配合度=9.67)。

2.2两组儿童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67%,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儿童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也越来越多[4]。作为最经济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措施,在接种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外,还需要对儿童进行安全预防接种护理,以提高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就是护理人员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接种后护理等方面对儿童及其家长实施的护理方法[5]。多项研究表明,与常规免疫接种护理相比,对进行预防接种儿童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其疫苗接种率较高,儿童的配合度也较高,家长对疫苗接种中产生的突发情况或者接种后儿童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也较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疫苗接种率、配合度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疫苗接种率、配合度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超波.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09):155.

[2]叶丽芬.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8):1903-1904.

[3]魏宏玲.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4,28(06):722-723.

[4]葛建娥.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02):44-45.

[5]王安智.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