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探析

王迎春吴凤荣

王迎春吴凤荣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方法:本院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26例体检者,按照体检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检者皮下血肿形成率、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检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风险。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体检者;采血;皮下血肿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123-02

静脉采血是体检流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部分体检者缺乏对静脉采血的了解,采血后不能正确的按压针眼,按压时间过长或过短,导致抽血部位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等情况,更甚者部分体检者出现皮下血肿等严重情况,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2]。本次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体检者,作为探讨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符合标准的共有126例,按照体检时间将所有体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体检者有63例。对照组中,性别分布为:男性体检者32例,女性体检者31例,年龄范围:18~73岁,平均(46.2±26.3)岁;观察组中,性别组成中男性有33例,30例为女性体检者,体检者年龄在19~7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6.7±26.5)岁。比较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具有均衡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对体检者进行采血时,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体检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患者体检前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向患者讲解体检操作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消除患者的困惑。(2)患者在采血前极有可能产生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性格特征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向患者解释采血的重要作用,反复向患者强调采血时间较短,所有痛苦较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3)医护人员在采血时,尽量轻柔穿刺,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出现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出针时一手固定针头,以免针头摆动使血管壁受到损伤,拔针角度必须要与出针方向平行。(4)完成采血后,医护人员应该叮嘱体检者拔针后需要按压针口4分钟,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放松袖口,切勿过高或者过低举抬前臂,保证前臂与心脏齐平。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提醒体检者,在24小时内上臂不能提重物或者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穿刺处血管破裂,形成局部血肿。

1.3效果判断标准

拔针后,穿刺点周围出现皮下瘀斑,针眼痕迹不断扩大,表示形成皮下血肿。我院自制问卷调查两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表示满意,一般在60~80分范围内,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与一般患者总和所占比例表示护理总满意率。

1.4统计学的方法

我院统计的临床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其中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表现形式,检验方法为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率(%)”,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统计值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血后形成皮下血肿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将两组来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两组体检者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例数皮下血肿形成率护理总满意率

对照组637(11.11)52(82.54)

观察组631(1.59)60(95.24)

χ2/4.8055.143

P/<0.05<0.05

3.讨论

体检中血液检查是重要的项目,对体检者进行血液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疾病。然而在常规采血过程中,许多体检者由于不了解正确的按压方案,完成采血后出现皮下血肿情况,进而引起医疗纠纷[3-4]。因此,在采血期间,医护人员有必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有学者指出[5],在采血期间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改善护理质量,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采血前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能够让患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采血。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保持轻柔的动作,能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术后给予患者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控制炎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6]。

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将1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时间将体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体检者实施常规护理,拔针后有7例出现皮下血肿,皮下血肿形成率为11.1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54%;观察组体检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仅有1例体检者拔针后出现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59%,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24%。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体检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这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皮下血肿形成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评价。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预防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韩丽娜,张桂,徐娟等.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0):77-78.

[2]贾鹤男.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27-228.

[3]路倩,黄季,刘雪红等.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27(2):440-442.

[4]邓君.护理干预对献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4,04(5):325-325.

[5]洪亮.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与护理对策分析[J].现代养生B,2015,31(1):137.

[6]胡璐,杜红霞.护理干预对教师体检时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3(1):293-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