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出口竞争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出口竞争力研究

姚黎黎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06级经贸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地位也显得日趋重要。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同时也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不仅折射出我国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也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字:对外贸易结构;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F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98-01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级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是我国的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产业内贸易不断深化,是我国未来几年努力发展的贸易模式;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继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国内贸易体的分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正进行着历史性的改变。

一、中国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现状及趋势

1.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的现状及趋势

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地区)贸易往来将加强。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发展中国家是资源的主要出口地,使得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的位置将会提升。另外,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国大量的工业制成品由于价格上和质量上的优势很容易打入这些市场,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并且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的不错的选择。

2.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着国家优惠政策及各种优势条件,率先发展,实现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则历史包袱沉重,自然条件差,不仅改革开放滞后,而且人们对市场经济不熟悉,观念上不适应。从总体上看,虽然中、西部也有着一定的发展,但无论是从对外贸易总量上还是发展的趋势上,东部始终引领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技术因素

1.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低

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决定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加工贸易仍是我国的重要贸易方式,其中“三来”贸易的比重尤为大。在此种贸易方式下,由于国外企业控制了其核心技术,我国只是利用劳动力优势将产品进行简单的组装,所以我国出口规模虽然扩大但主要是靠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支撑,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随着关税壁垒对贸易的影响逐步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各国争相采用的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保护手段,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保护方式。近年来,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被迫退出了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竞争力。

(二)贸易因素

汇率制度影响

中国自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15.8%,相当于出口企业增加了同比例的出口成本。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打击尤其巨大。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一些缺乏自主品牌、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这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三、提高我国的出口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竞争优势理论重构出口竞争力

1.以竞争优势为导向

从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利益考虑,应将外贸发展战略从比较优势为导向转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实施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住我国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利时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良好调整,形成充分的竞争的国内市场,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只要中国国内的经济扎扎实实地上去了,就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提升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重要支持,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竞争力就会凸现出来。

2.调整出口贸易结构

从战略性调整的角度考虑,积极培养新的主导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振兴,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地并不体现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而是对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转换的影响。我们要通过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在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局限性的同时,还需要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有一个统筹规划,保持其稳步发展,有步骤地淘汰传统产业中特定领域的过剩生产能力,逐步实现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二)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已经入市,各行业的开放程度都提高,我们需要重视有关法律的建设和完善。在知识产权的立法方面,我国已经比较完善,相应的立法大都完成,但关键是执法力度不够,中国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执法力度。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远大,某些大型的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可能会出现某些行业的垄断经营,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经营行为日见增多,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反垄断方面的法律也相应完善。

2.引导外资投向,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

要根据发展形势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公布我国产业发展目录,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还要注意与国家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比如货币政策、环保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等。坚持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基本出发点,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技术型转变,使之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强对加工贸易的深度监管,使其参与国际化生产链中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环节,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发展。⑤①

参考文献:

[1]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03

[2]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