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毕业设计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浅谈毕业设计改革

李琦

李琦/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校学生一次综合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毕业设计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趋迫切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选题;实习;指导;电脑;答辩

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相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时间长、内容集中、目标明确。在这一环节中,由以课堂教学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历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它的成功与失败,对学生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极其重要关系,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和难点的高等教育教学纵深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不断扩招的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的作用尤其重要,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改革。

一、选题—形式多样,目标明确

关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历来有“真刀真枪”“样板式”、“真题假做”“科研型”、“真题真做”等。

“真刀真枪”,这类题目来自工程现场实际,课题难度较大,应用性强,学生可以直接到现场去做,但他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而指导难度大,实施的困难较多,效果也不一定好。

“样板式”这类题目比较成熟,虽然已知条件、所给资料是假拟的,但它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考虑比较全面,教师指导比较得心应手,进度掌握也比较容易,但在要求方面,应结合目标实际和现场需要,明确能力培养目标,要有创新,不能让学生有“依葫芦画瓢”之感。

“真题假做”这类题目也来自工程现场实际,但已经过教师按教学要求作了新的调整,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类题目的指导中,可让学生假定自己的身份是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把指导教师视为本单位的“领导”,自己所做的设计就是自己在单位工作,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科研型”是对某一理论问题或实际课题进行研究,有的是结合科研任务进行的。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有好处。

“真题真做”这类题目来自企业现场实际,要帮助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是非常有适应价值解决这类问题,指导教师应具现场工作的经验和实践,指导难度较多,但学生受益匪浅。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应该允许学生自选题目。因为学生已经学完了全部课程,经历了大部分的教学环节,对本专业的体系、内容、重难点以及学科动态比较清楚,对某些问题早有所注意或早有兴趣。当学生主动提出主要研究某一问题时,应以鼓励、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助长他们的独特兴趣,激励他们的独创、开拓精神,另外,对指导教师则提出更高更深要求了。

毕业设计的题目和设计任务书基本上规定了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量。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是在利用自己学习过程中所获得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完成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内容。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质量的检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不管选题多样化,都应力求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完成好毕业设计工作,并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设计题目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基础素质的提高。2、题目的深度和难度适中。3、校方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设计中所学即为现场所用,取得双赢。4、设计题目的内容是学校课程的延续、深入和补充以及专业知识的拓展。5、针对学生就业去向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二、实习—注重效果,灵活掌握

毕业实习应根据毕业设计课题的性质、要求来决定。课题一致的,学习从地点、时间、做法等可统一,便于联系、便于管理。课题不同时,联系实习成了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实习完全服从设计任务要求来安排,形成可灵活机动,主要注重效果,而不是形式。可以一次性实习安排设计前或中期均可;也可以多次实习,即短期的反复调研、印证、收集资料等;某些题目也可以不安排实习。

集中安排困难的实习,可安排学生自己完成实习任务,由教师根据选题要求,提出实习要求的任务,学生分但完成相关任务,收集有关资料,为毕业设计做些资料收集和有关调研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的提高。

三、指导—因题而异,因材施教

毕业设计中的教师指导对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启发式”就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别、设计题型难度不一,对“因人而异”更应重视,即对有的学生可按阶段按部就班布置检查;有的则可以一次性布置检查;有的可以一次性布置到底则中间断断续续抽查答疑,;有的只提供参考思路,具体如何做,完全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异想天开”;有的则只提供参考文献、资料或在份量图示资料已扩展学生视野,但学生会运用文献资料为设计服务。总之“因人而异”以利于学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为原则。至于指导教师,可以固定专职指导教师;也可以组织多学科的综合性的教师指导小组;同时还可以组成聘有校外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的指导小组,有利于某些带有交叉性质的边缘学科类的问题的指导答疑。

四、电脑—辅助手段,适可而止

学生毕业设计课题所需内容,大都涉及以往所学的多门学科。综合运用已学课程的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某一方面工程设计问题,这是毕业设计阶段的基本要求。因此本专业设计的短短时间里,必须运用算法语言来解决计算问题,用AUTCAD、CAD/CAM、PRO、UG等计算机软件帮助解决设计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这样集中的短期的训练,应着眼于综合素质、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切不可一味追求操作中的技巧,否则就会舍本就末。

五、答辩—考查创新,突出宏观

毕业设计答辩是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检查和总结,也是学生对自己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的记报,通过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答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自己讲述毕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成果要点;第二部分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答辩前老师一定要阅读学生的毕业设计文件,答辩时方根据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综合毕业设计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由浅入深,提问形式可灵活多样,但一定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气氛中反映出自己的真正水平。而学生应认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要适当复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手段,进行复习和巩固。要全面总结,就是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总结,遇到的难题,创新点要总结提高,对设计中不足和来不及完成部分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除有针对性的回答设计中的问题除外,还应从宏观方面要求学生回答总体思维和方案的比较情况,专查其创新方面的工作。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集体给定并加大其权重系数。

毕业设计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最难于改革的问题之一。只要我认真对待,反复于调查研究,敢于冲击一切老框框,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高职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改革带来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九期

[2]《职教论坛》2001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