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60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60例疗效分析

方华忠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儿科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支原体是小儿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病原体。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可知,支原体肺炎发病高峰期的年龄段是5~15岁,但是近些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像低龄化发展[1]。为了明确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情况,笔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合我院小儿支原体肺炎住院的160例临床分析,对这些病例进行总结研究。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小儿;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77-02

1.临床资料分析

1.1一般资料

将临床的160例按照年龄,初步可以分为三组:婴幼儿组(0~3岁)共62例,占比39%,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是为1.5个月;学龄前组(3~6岁)共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学龄期组(年龄是>6岁)共44例,男21例,女23例,并且数据可知最大的为13.5岁。

1.2临床表现

所以的患者都表现出咳嗽,基本都为刺激性的干咳。其中发烧133例,占比82.7%:婴幼儿组(0~3岁)共有38例,占比是59.5%,平均的体温测量为39℃,学龄前组(3~6岁)是有50例,占比96.3%,平均的体温测量为39.5℃。对他们进行伴随症状分析:婴幼儿组(0~3岁)24例,气息急促的为8例,皮疹有3例,伴有腹泻的是2例,学龄前组(3~6岁)喘息是有4例,皮疹以及气息急促各3例,声嘶是有2例的,学龄期组(年龄是>6岁)伴有喘息是2例。

1.3交叉合并感染

衣原体感染:其中婴儿组是共有8例(12.4%),学龄前组是占有9例的(17.5%),学龄期组是有6例(占14.1%)。腺病毒感染:其中婴儿组是共有2例(3.2%),学龄前组是占有1例的(1.8%),学龄期组是有1例(占1.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其中婴儿组是共有2例(3.2%),学龄前组是占有2例的(3.2),学龄期组是有6例(占14.1%)。婴儿组中还有是合并肺炎连球菌感染的为1例患者,学龄前组的EB-IgG阳性是为7例的,占比15.6%[2]。

1.4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计数:婴幼儿组白细胞升高有18例,共占28.3%,学龄前组白细胞升高有13例,共占24.9%,下降的有2例,占比3.8%,学龄期组白细胞升高有6例,共占13.5%,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升高:婴幼儿组白细胞升高有18例,共占28.3%,平均下来是0.63;学龄前组白细胞升高有30例,共占57.6%,平均下来是0.67;学龄期组白细胞升高有30例,共占68.3%,平均下来是0.66。肝功能异常,通常是以转氨酶为主要内容,痰标准是为深度的痰液。

1.5治疗以及转归

160例患者的病程的持续时间为1~13天,其中超过一天的患者占比为55.4%,平均患者治愈时间是8.5天,在这当中30例的病程仅仅是用了3天的治疗时间,就得到缓解,其他几十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一周到两周之间,并且治疗效果都很不错[3]。所有的患儿都是应用大环内酯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的,并且给予雾化、止咳化痰以及肺部敲击等等综合性质的治疗。对于那些治疗两周以及两周以上热不退的,胸部影像学还是提示肺不张并且密度相对高的要转上级的医院进行治疗。其他的患者都是好转出院了。

2.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致病的微生物。它是在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小到非活性生长的一直生物[4]。但是这种具有着细菌的一些特征:(1)它是不需要寄主细胞就可以生存的,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进行生长的;(2)可以进行分裂繁殖,并且具有DNA以及RNA;(3)它对抗生素非常敏感。但是它又是和细菌有着不同点:肺炎支原体没用细胞壁。当今,我们一般认为MP是致病机制是两种:直接进行侵犯以及免疫损伤。MP抗原在进入呼吸道之后在它的粘膜表面以及呼吸道上皮细胞上是紧密依附的关系,并且会释放一些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蛋白质以及神经毒等等,会造成相应的粘膜上皮的破坏。除此之外,MP抗原和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平滑肌等组织器官是存在着许多的共同抗原,如果我们的MP感染集体之后就会产生相应组织上的抗体,并且会有免疫复合物出现,进而会引起除呼吸道之外的别的靶细胞产生病变,出现对应器官的一些病变症状。

这篇文章可以得知,对比研究,婴幼儿组发热的发生率不是很高的,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喘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合并感染是比较多的;在实验室的检查方面来说,外周血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都是没有明显特征的[5]。婴幼儿组的血清MP-IgM阳性显示仅仅占比是15.6%,与学龄前组的占比22.9%以及学龄期组的28.9%对比来说,是比较低的。分析可知,这应该是和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还没有完善,感染了支原体肺炎之后产生抗体的能力相关联的。对于痰PCR的MP-DNA阳性率的检测,可以知道婴儿组是100%的。所以,PCR这种方法就是更加适合于年纪较小的儿童以及免疫受损伤的患儿支原体的感染进行早期的诊断,总得来说,这种方式最适合婴幼儿。

3.结语

本文可知,各个年龄组都是有肺外脏器所受累的表现,其中以心肌损害是最多的,而这些中的0~6岁的患者表现的最为明显。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进行改变,婴幼儿组通常是以片状的阴影最为常见,3岁及以上的都是以大片的阴影状为常见的,其中伴有胸腔的积液、胸膜的基本反应以及肺不张增多,并且是年龄越大的发生率就会随着越高[6]。

分析认为,这个病症的发病机制通常是以细胞因子或者是细胞免疫为主要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这种是参与我们的体液免疫是起到了次要的作用。这次的分析中除了简单分析了MP-IgM之外,只有极少数的分析了体液免疫的作用和检查,所以在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注意对体验免疫这一块进行分析检查。

【参考文献】

[1]李鼎慧.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8).

[2]李慧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

[3]张爱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7(07).

[4]张新梅,王永军,石永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观察[J].内科.2015(04).

[5]杨莉,李海浪,李丽.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2).

[6]丁涛,徐秀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3例[J].山东医药,2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