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辨证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产后缺乳的辨证治疗

司亚茹文亚南王玉双刘丽惠

(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辩证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产后缺乳病住院患者200例,给予辩证治疗,比较各型的疗效。结果:200例产后缺乳患者,其中痊愈108例,占54%;显效62例,占31%;有效24例,占12%;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为97.00%。不同分型的缺乳病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缺乳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增加了产妇泌乳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产后缺乳,辩证治疗,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热毒蕴结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276-02

中国母乳喂养的发展目标明确指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母乳喂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并且营养丰富,适合婴儿消化吸收,最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1]。其次可增进母子间的感情;减少发生产后出血、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产后缺乳是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2]。缺乳的常见病因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热毒蕴结型缺乳病是产后缺乳病的一个难治类型,文献资料报道甚少。现代医学对产后缺乳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治疗药物,中医药对产妇产后缺乳治疗有较多的文献报道[3,4]。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5]。本研究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产后缺乳病住院患者200例,给予辩证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产后缺乳病住院患者200例,初产妇160例,经产妇40例,年龄22~42岁。辨证分型为气血虚弱型50例、肝郁气滞型50例、痰浊阻滞型40例、热毒蕴结型60例。各组分型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辩证论治

1.2.1气血虚弱型50例主要证候为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通乳丹(《傅青主女科》)加减:人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猪蹄。水煎剂,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为一个评估疗程。

1.2.2肝郁气滞型50例主要证候为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弦滑。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药: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柴胡、青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水煎剂,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为一个评估疗程。

1.2.3痰浊阻滞型40例主要证候为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治法:健脾化痰,通乳。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加减。水煎剂,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为一个评估疗程。

1.2.4热毒蕴结型60例主要证候为乳汁甚少或乳汁不下,乳房轻微红肿热痛,局部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散结,疏肝通乳。方药:自拟中药组方加减:蒲公英、败酱草、连翘、大贝母、柴胡、佛手橘络、路路通、川芎、淡豆豉、炙甘草。水煎剂,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为一个评估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缺乳症状疗效评价。痊愈:乳房胀大,乳汁分泌正常,能完全满足婴儿需要,不需要添加代乳品;显效:乳量增加明显,能满足婴儿需要量的2/3,余用代乳品;有效:乳量增加,能满足婴儿需要量1/3,余用代乳品;无效:乳量增加不明显,婴儿完全由人工喂养或仅1/3以下需要量由母乳提供。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辩证治疗产后缺乳200例,其中痊愈108例,占54%;显效62例,占31%;有效24例,占12%;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为97.00%。各型有效率比较见表。不同辩证分型的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各型疗效比较

3.讨论

中医认为,乳汁缺乏,其病因分虚实两种,虚者多因气血虚弱,乳汁生化之源不足。实者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或因痰湿壅盛,脉络不畅,阻碍乳汁运行所致[7]。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即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经效产宝》认为“气血虚弱,经络不调”为缺乳的病因[8]。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本研究显示,辩证治疗产后缺乳病患者200例,其中痊愈108例,占54%;显效62例,占31%;有效24例,占12%;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为97.00%。不同辩证分型的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以上方剂辩证治疗产后缺乳病疗效显著,能增加产妇泌乳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夕曼,洪静芳,王维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10(10):164-165.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95.

[3]周海燕,李力,谢沛霖,等.耳穴贴压联合催乳颗粒口服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1,28(5):389-391.

[4]王春香,陈桂莲,龙梅.自拟催乳汤治疗产后37例缺乳[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6(7):286-287.

[5]苑巍,张书宁.学位按摩与泉涌散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2(15):33-34.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4

[7]李莉,杨丽芸,王思.中医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8(25):70-72.

[8,朱爱新.益气增乳胶囊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的疗效观察[J].中华当代医学,2006,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