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临床应用分析

吴美华

吴美华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678000)

【摘要】目的:探究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患儿,对其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采血并置管的操作,对其观察及护理进行明确。结果:所有患儿用留置针操静脉采血、置管后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对其血管进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一次成功例数为90例,成功穿刺率为91.83%。结论:对患儿实行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所用时间,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采血;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33-02

目前,留置针广泛应用在小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变为一种良好的护理技术,还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此外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降低穿刺点渗血的危险。静脉留置针能够伴随血管进行弯曲,无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患儿的活动,同时防止了液体的外渗[1]。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患儿采用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方法,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患儿,男性为48例,女性为50例,患儿年龄均在2~12岁,平均年龄为(5.4±3.7)岁,所有患儿均为儿内科。

1.2方法

1.2.1用物

取下留置针的肝素帽,接10ml注射器,备稀肝素液或生理盐水注射器。

1.2.2穿刺

在患儿头部以及肢体选择粗直的静脉,将患儿头部以及肢体进行相应的固定,穿刺着采用右手拇指及食指将针柄握住,左手拇指以及食指将皮肤绷紧,同时将针尖向下倾斜,和患儿皮肤呈现15~30度角后进行进针,当出现回血现象时,再回抽有血液,确定针芯在血管内,将针角度下降,利用左右手将套管针柄进行固定,将针芯后退2mm左右,再将针管送入血管至针根部,将针芯拔除,轻回拉注射器活塞,有血液,说明穿刺成功。

1.2.3静脉采血

穿刺成功后,轻拉注射器活塞,拉力要小,不能用力过大,抽至所需血量,更换稀肝素液或生理盐水注射器冲管接肝素帽并夹管。

1.2.4固定

采用无菌贴膜将皮肤贴紧,呈现出轻度皱纹现象。上缘位置应大于穿刺点2cm左右,同时应反折延长管并将其进行固定,以免静脉高压出现回流现象,并详细的标注穿刺日期、时间及责任者。此管备输液使用。

1.2.5护理

患儿的穿刺位置需要处在干燥中,同时护理人员应对穿刺位置进行严密的观察,查看是否出现渗血、渗液以及红肿等现象。对胶带进行固定,同时还应观察皮肤是否出现损伤现象。当患儿发生异常现象时应对其进行解决。

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会出现紧张以及害怕等不良情绪,从而会产生不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按照患儿的实际心理状况选择针对性方法对其进行护理。以此来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指导患儿应学会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并和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配合,以此来提升穿刺成功率。

2.结果

对我院收治的98例患儿采用留置针静脉采血并置管的方法,一次成功例数为90例,成功穿刺率为91.83%;未成功例数为8例,失败率为8.16%,所有患儿经留置针静脉采血并置管后未发生并发症现象。

3.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较细,且末梢循环并未处在良好状态。就目前而言,肥胖儿童较多,血管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穿刺较为困难[2]。然而反复穿刺之后会对静脉造成一定的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者并发症多,从而对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患儿自身具有好动性,同时患儿对输液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因此加大了穿刺的难度。然而患儿静脉输液均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压力。少数护理人员因为没有充足的经验,无法掌握准确的位置,极易产生失败现象。准确以及规范的留置针穿刺方法、固定以及封管等是静脉留置技术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三岁以下患儿应选择头皮静脉留置采血,三岁以上患儿应选择上肢静脉留置采血,且留置时间不应大于5天。

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方法,且穿刺成功率较高,逐渐应用到住院需要采血以及输液的患儿中,有助于患儿的输液同时减轻了其痛苦[3],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降低穿刺点渗血的危险。大部分护理人员通过培训后均可以将此项技术完成,并将需要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

留置针硅胶管是一种弹性体,具备较柔软的质地,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短时间抗凝效果,在对患儿进行抽血的过程中并不容易发生凝血阻塞[4]。留置针方法的应用和其他采血方法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避免脱针现象发生,以免采血量不充足,从而保证标本的质量。对于新入院的患儿而言,可以做到静脉采血与置管同步进行,

自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方法应用之后,获取了患儿家属的信任,并以此加大了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传统采血方法则为颈静脉、股静脉及桡动脉采血,由于股静脉以及颈静脉周边具有较为复杂的组织,在对其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同时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大大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5]。当出现第一次失败之后,患儿家属的意见较大,无法配合采血工作,并对后续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静脉留置针采血的同时保留了静脉通路,此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痛苦,有助于临床用药,同时家长比较容易接受此方法。对患儿所采用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在临床中是一项新技术,在整个实行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以及道德,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留置针静脉采血、置管同步进行的方法使用之后,不但加大了患儿以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有效满足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总体需求,并降低了护患事件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此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及减轻护士工作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欧仲爱.回压静脉采血法在患儿留置针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8):1265-1267.

[2]何莲花,钟敏,张萍等.留置针在小儿GnRH激发试验中采血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545-1546.

[3]王惠君,杨晖.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采集血标本并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33-34.

[4]唐玉莲.蝴蝶型留置针在儿科患者入院时静脉采血与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232-233.

[5]吴生美,梁琴,杜双等.三种小儿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采血方式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