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分析

寇冬茹艾宝霞

寇冬茹艾宝霞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结论:与心电图比较,心肌酶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差。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酶;病毒性心肌炎;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21-02

现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以及同期体检者84例进行研究,探讨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2~49岁,平均年龄(23.15±12.73)岁,在对照组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2~48岁,平均年龄(23.79±12.6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入院时、入院5天、入院10天、入院15天、入院20天、入院30天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心肌激酶(CK)、心肌激酶同工酶(CK-M)等。心电图检查:患者仰卧,使用12导联,纸速25mm/s,保证图像清晰、基线稳定,如果出现超过2个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05m或出现异常Q波或ST段出现异常抬高即表示心电图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体检者心肌酶谱检测中,CK(119.23±10.27)IU/L、CK-M(12.89±2.28)I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83.33%(70/84)、心电图检出率61.90%(52/84),χ2=9.7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包括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等,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病变,病毒入侵患者机体后,直接对患者心肌产生作用,并激起机体免疫反应,使得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病变[1]。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诊断难度大,临床上通常采用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手段进行检查[2]。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心肌中存在多种酶,一旦心肌受损,这些酶会被释放且很快会消失,而心肌酶谱对该反应较敏感。多个研究关于心肌酶谱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价值的结论并不一致,但是临床上应注意掌握好检测的时机,且即便检测结果呈阴性,也应加强其他检查并分析后再作判断,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3]。本次研究中,ST-T段改变持续时间较短,变化较快,大部分患者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而ST-T段改变容易恢复的特点可能与患者炎症程度较轻有关,临床上可将ST-T段短暂改变而又容易恢复的情况作为诊断心肌炎的参考资料[4]。传导阻滞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通常有1个月左右,而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时,该损害已经成为永久性传导系统损害,而炎症使得坏死心肌纤维化,且心脏传导系统受到侵犯是形成永久性损害的主要原因。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常见于病变后期,心脏受炎症侵犯而导致窦房结功能衰退是发生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心率失常中48例心律失常(57.14%),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其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发生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炎症抑制局部心肌应激性、传导性,使得心肌不应期忽长忽短,容易产生折返。相关研究指出,心律失常变化的速度位于传导阻滞和ST-T段中间,早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后期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5]。由此可见,在心电图中,ST-T段改变并无特异性,且容易反复,心律不齐变化较快,传导阻滞恢复较慢,医师可将这些指标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参考数据。综上所述,与心电图比较,心肌酶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差。

【参考文献】

[1]刘娜娜.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8(19):2126-2128.

[2]朱艳南.浅析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17):224-225.

[3]李媛霞.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分析及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18(S1):316-319.

[4]李如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炎心肌酶及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15):59.

[5]王熙.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