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的表达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浅谈教师语言的表达艺术

罗萍

罗萍(襄阳市二十四中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教学是一件不可敷衍的大事,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何做到两个特性的完美统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把握师生情感交融氛围的营造。通过教学活动,将教师之爱沁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反响。本文就教师通过眼神、行为举止、言语几个方面,谈谈教师语言的表达艺术,从而来体现教师教学的大智慧。

【关键词】语言;艺术

Theexpressionofthelanguageartsteachers

LuoPing

【Abstract】Educationisamajoreventcannotbeperfunctory,itisthescienceandartistryofperfectunity.Howdothetwocharacteristicsofperfectunity.Thisrequiresteachersintheteachingprocess,teachersandstudentstoactivelyseizetheFeelingofAtmosphere.Throughteaching,theteacherstudentsloveQinruheartandtouchestheheartsofstudents,causingastrongemotionalresponsefromstudents.Inthispaper,throughtheeyesofteachers,behavior,speechareas,theexpressionofthelanguageartsteacherstotalkabout,sotoreflectthegreatwisdomofteaching.

【Keywords】language;Arts

教学是一件不可敷衍的大事,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如何做到两个特性的完美统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把握师生情感交融氛围的营造。在谈到教师怎样热爱学生的时候,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通过教学活动,如何将教师之爱沁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反响,理所当然要用爱的语言及时表达和传递给学生。

语言从广义说应当包括肢体语言和话语语言。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爱的过程中,具体以教师的眼神、行为举止、言语交流的运用为例,来谈谈这些语言表达的智慧和技巧。

1.教师的眼神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让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或和蔼可亲,或温文尔雅,或激情四射的内心世界,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有些没经验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来组织教学,他们要么眼睛只看着前几排学生,造成强烈的目光对视而使学生脸红心跳,而那些后排的学生也会感到不被老师关注,倍遭冷落,造成心理打击。要么眼睛只看着自己的脚尖或不停地看窗外,显得局促不安,和所有学生疏远。甚者不时仰望天花板,似乎在数日光灯管,让人感到心不在焉。富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恰到好处的运用眼神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他们会常把目光投向后排学生,关注后排学生,目光与之接触,但不过多凝视。同时前排学生也不会感到被疏远,因为他们本身处在教师视线覆盖范围之内,并和教师零距离接触较多。这样就达到了一眼统摄全班的效果。一般地说,教师眼神的关注情况会因对学生的偏爱状况而无意识地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习惯驱使下,教师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那些优秀的学生,即便在提问时,眼神里也透露着更多的期待和热情。诚然,就造成了学生接收眼神语言信号的不公正“待遇”,导致未受教师眼神关注学生的冷落、忽视感。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消极思想,情感上受到严重挫伤,引起心灵深处的不满和惆怅,这是教师运用眼神施爱的失败。

因此,教师要变不自觉为自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眼神,将眼神的运用上升到艺术的高度,特别对于一些差生,应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从而,从心理上拉近与每个学生间的距离。

2.教师的行为举止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不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手势。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意味。诸如对生病学生的探视,甚至扬手一个“打”的举动,像《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那样,“将教鞭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无不倾注着教师无限的恨铁之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尊心较强。用上一代人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要求这一代人,已经有失科学性。例如,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底下扰乱课堂纪律,教师突然抓住一个典型,是大加训斥,杀一儆百;还是先进行制止,等下课后去办公室解决,正确的方法定为后者。在教师对学生“关起门来”面对面的批评教育中,教师的一些言行,学生就比较能够接受。这时,即使教师在学生屁股上拍一巴掌也不为过,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老师在给他留足面子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一种师长对晚辈的拳拳之爱,真挚的爱。反过来学生就会把所体会到的师爱,转化为对教师的敬,对教师的爱,即达到了师生情感的融合。这种有分寸的行为举止,正是运用发展的眼光对“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慈严相济”的准确生动的诠释。是技巧,更是艺术。

3.教师的言语交流

应该说,言语的交流比较而言更为普遍。很多教师都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扮演着一个个说客的角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强调,老师是多么多么地爱你们。说得学生如小鸡吃食般不住的点头,最终学生能够记住多少,不得而知。我们需要一种动人心弦的爱的方式,让学生刻骨铭心。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例,定能给大家以启发。我中学的班主任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让我记忆犹新。他一走进教室,就告诉我们他要点名,但手中却空空如也,并没有拿花名册,全班同学纳闷。接着,只听刘老师说:“我先从男生宿舍点起,请注意听,301……302……”就这样刘老师一个不落地把全班60多名学生的名字一一点出,好几个学生的人名用字为了追求个性,我们都认不出来,但刘老师无一点错。点名刚结束,教师里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教学楼。试想,刘老师为了这次寻常而又不简单的点名,花了多少心血?是半夜未眠,反复记忆;还是不时翻阅字典,力求准确;还是……这无疑体现了刘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把每个学生都装进他的心底。学生在感受这种“特别的爱”的同时,用热烈的掌声回报教师,来表示对教师由衷的敬佩和接纳。教师点名,学生答到,如此简单。但刘老师以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方式,使教师情,学生情,情情相融。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把对每个学生的爱,化作社会的需要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立身于这样的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慧和技巧,把自己的一颗真心交给学生,才能爱得高尚而纯洁,爱得深沉而牢固,爱得科学而艺术。

参考文献

[1]克鲁普斯卡娅:《怎样热爱孩子》,引自《教师师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3]赞科夫:《和教师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收稿日期: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