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导入,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艺术漫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精心导入,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小学语文课的导入艺术漫谈

孙卫东

孙卫东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中心小学211500

有句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的,新颖的、富有创意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很快引入文本的情境中去;也能使听课者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这样导入也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思想难免不集中。这时,教师就要讲究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和求知欲望,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颖、恰当的导入能够增添学习语文的趣味性,更能起到导读、导学的作用。因此,身居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各种形式的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古诗导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在导入时,一位老师选用了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一课时先学第二首古诗),过程如下:

1.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听?

2.你知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吗?(生:夏日西湖美丽的荷花。师:“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纯洁的荷花;夏日风起,广阔的荷塘开满了粉嫩粉嫩的荷花,被层叠的荷叶托着随风摇摆,清新脱俗,暗香浮动,这是美丽的荷花。多美丽的景致!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3.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十景之一——曲苑风荷(板书)的美丽景致被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西湖自古就是无数文人雅士流连之地,除了曲苑风荷外,还有许多景点呢,如“三潭映月”、“断桥残雪”等等。有一处或许大家早已知晓了,就是“苏堤春晓”(板书并出示)。你知道“苏”指的是谁吗?(板书:苏轼。)苏轼在杭州时也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样的导入,不仅很好地把两首写荷花的古诗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的兴趣,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第二首古诗所描述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以词语导入

《恐龙》这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繁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态。学生对恐龙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有趣。教学时一位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以词语联系进行导入,过程如下:

1.上课前老师带来了六个词语(师出示六个带“龙”的成语,指读),这六个成语都有什么规律?(生答:都有“龙”字。)

2.早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把龙作为图腾,但本课不是讲的这个龙,讲的是什么?(生:恐龙。)

3.两亿年前恐龙是地球上的霸主,是真实存在的。(板书:恐龙。)

这样的导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由熟知的龙慢慢走进恐龙的世界。导入时学生对恐龙的那份好奇之心已被吊得高高的,此时学生迫切需要的是读课文,需要更多有关恐龙的信息。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还怕他们学不好吗?

三、“温故”导入法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课文内容充满了趣味,读来琅琅上口。在导入时,一位教师采用了和本册教科书前面所学课文联系的方法来导入课文,过程如下:

1.送给大家一首歌(放《大海啊,故乡》)。听了这首歌,我就想到了前面刚学的一篇课文,写沙滩的(生答:《赶海》)。

2.沙滩上有什么?站在海滩上往海面上看,还看到了什么?天空中有什么?海滩美吗?

3.海底比这还要美许多倍,课题写一写,跟老师一阵写(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把学生又带入到前面课文所描述的美丽情境中去,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海滩及大海的无穷魅力。教师话锋一转,告诉学生海底比这更美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了对海底的无限向往。

四、课题导入法

如在教学《印度洋上生死夜》这一课时,可以抓住课题这样设计问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学生在朗读课文后逐步解决问题。再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可以围绕课题这样导入新课:“葬礼”是什么意思?你见过葬礼吗?为什么称它为“特殊的葬礼”?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文章的思想和内容。如果教师从课题入手设计问题,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又为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五、激情导入法

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杨树亚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注意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矛盾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如下:

1.灰椋鸟你们见过吗?今天杨老师给你们看一下(出示多媒体:灰椋鸟图片)。

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只鸟的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书中句子)。

3.而文中作者最后竟为这种鸟欢呼,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学生走进文本,寻根究源,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情先行,理必通,情不通,则理不达。”情感往往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导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以背景介绍导入

《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记载了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能够让我们深切感受林则徐的爱国之情。导入时我请学生谈谈对鸦片的了解,学生们都知道鸦片的害处是巨大的,可是他们对一百多年前鸦片给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毒害了解很少,因此一位教师上课时慷慨激昂地补充了一段当时的背景资料:

十七至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吸食方法传入了中国。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能力,为吸食鸦片妻离子散、杀害父母亲人、家毁人亡的数不胜数。林则徐深深地认识到了鸦片对人民、对国家的危害,因而主张禁烟,因此有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有了这一序曲,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饱含着一颗热烈的爱国之情,真正融入了课文之中。

七、以故事导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给我们展示了互联网的神奇,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教学时一位教师紧扣“神奇”,自己编了一个故事进行导入:

康熙皇帝听说南京闹水灾,他派了一位亲信去南京指挥抗灾。在这位亲信去之前,他下了一道圣旨给南京即江宁知府。请同学们说说看,那时的圣旨是怎样从北京传到南京的?

话题一撂,学生们纷纷说开了,有的说快马加鞭,有的说飞鸽传书……

此时这位教师又接过话题,如果康熙皇帝身处我们这个时代的话,他就不必这么麻烦了。他只要把圣旨在电脑上打好,通过国际互联网,敲一下回车就可以了。请读读课文,想想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们一听来劲了,兴致勃勃地读起了课文。

八、以类似故事情节导入

《诚实与信任》一课内容浅显易懂,对于这样的课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往往不太高。怎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这位教师模拟课文故事情节进行了导入:

上课铃响,急匆匆走进教室,故作愁眉苦脸状,向学生求助道: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前天晚上,我骑车回家。当时风很大,我很小心地骑着。快到一家饭店时,一阵大风刮来,灰尘迷住了我的眼睛,我赶紧用右手去揉眼睛。摩托车车头一歪,把路边停着的摩托车撞倒了。我赶快下车看了看,路边摩托车的车把手断了。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学生们对这位教师的难题很是感兴趣,给他出了很多主意。此时这位教师提出:《诚实与信任》的主人公与老师有着同样的遭遇,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起来,此课的学习也轻松了许多。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认真探讨导课艺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导课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导课的作用,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当然,课堂导入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方法多种多样,无任何规律可寻。只有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神,教师才能高屋建瓴,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并快速地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