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脏腑辨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泄泻脏腑辨治

许海锋1曹泽伟2

许海锋1曹泽伟2

(1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年级硕士研究生中医学天津300193)

(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

【摘要】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但与其他的脏腑气机、运行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泄泻可从脏腑辨治,重视调心、理肺、健脾、疏肝、补肾。

【关键词】泄泻;脏腑辨治;整体观念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39-02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水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素问》中写到:“大肠小肠为泄”,其明确指出了泄泻的病位在大肠小肠,但与心、肺、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故泄泻可从脏腑辨治,治以调心、理肺、健脾、疏肝、补肾。

1.从心治

《名医类案》写道:“盖心,火也,脾,土也。火生土,脾之旺,赖火之燥,心气不足,则火不燥,脾土受湿,故令泄泻。”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相生的关系中,则有益火补土之法,心属火,脾属土,心为火之母,若心气不足,母病及子,致使脾土受湿,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谷不化,导致泄泻;同时,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络小肠,心功能失常,心火移于小肠,亦会间接影响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导致泄泻。

案例1男,50岁,2013年5月初诊。患者反复泄泻1周余,5~6次一天,便质糖稀,口干,口腔溃疡,偶有尿赤、尿痛,舌尖红,苔黄,脉细数。辨证属心经火旺,热移小肠。

处方:生地黄20g,木通6g,白术20g,茯苓15g,天花粉10g,煅牡蛎30g,淡竹叶15g,山栀9g,黄芩9g,黄连6g,生甘草10g。日1剂,共7剂,水煎服,服药7日后愈。

2.从肺治

《灵枢·经脉》写道:“肺手太阴之脉,下络大肠”,“大肠手阳明之脉,下人缺盆,络肺”,肺与大肠由经络的联系,互为表里,相互影响,故任何一脏器的功能失常,都会影响另一脏器。在正常的生理关系下,大肠正常传导糟粕,依托于肺气的肃降,若肺失肃降,大肠传化功能失常,出现大便异常,不通则为便秘,反之则为泄泻,喻嘉言曾说道:“在肺则咳嗽,在大肠则飧泄,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澼者也。”[1]

案例2女,67岁,2014年10月初诊。患者腹泻半月余,大便溏薄,便中兼有粘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余,面色白,咳嗽咳痰,痰较多,胸闷、憋气,嘴唇青紫,舌质暗红,苔厚腻,脉细数。辨证属痰湿阻肺,肠失固涩。

处方:半夏10g,桔梗10g,黄连6g,浙贝10g,葛根10g,白术20g,茯苓20g,苏梗10g,藿香10g,木香10g,陈皮10g,丹参20g,生甘草10g。日1剂,共7剂,水煎服,服药7日后咳嗽见缓,泄泻见止。

3.从脾治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泄泻》中写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可见泄泻与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体湿而恶湿,《素问》中写道:“五脏所恶,脾恶湿。”同时肺主升,《素问》中写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可见泄泻的原因可由脾湿所致,而脾湿者,皆脾虚,因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常,则运化无权,水谷不分,不能升清布精,则泄泻,故治疗脾虚湿盛的泄泻,则应以健脾祛湿为主。

案例3男,40岁,2014年5月初诊。患者间断腹泻1月余,大便溏薄,便质中兼有粘冻,腹部不适,偶有腹痛、腹胀,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弱。辨证属脾胃虚寒。

处方:白术15g,茯苓20g,炒白术20g,干姜6g,苏梗10g,枳壳10g,陈皮10g,党参15g,炙甘草10g。日1剂,共7剂,水煎服,服药7日后症状好转,后加服14日后而愈。

4.从肝治

《素问·五脏生成篇》写道:“土得木而达之。”《晦床指南医案》写道:“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由此可见,肝与脾的关系密切,既相互约制,又相辅相成,若肝气抑郁,肝失条达,疏泄功能异常,气机不利,横逆侮脾,肝脾不和,脾脏运化、升降失常,清浊不分,以致泄泻[2]。

案例4男,49岁,2014年7月初诊。患者腹泻1周余,3~4次一天,泻前腹痛明显,便后腹痛减缓,口干口苦,胁肋痞满不舒,舌苔薄白,脉左弦右缓。辨证属脾虚肝旺。

处方:炒白术20g,白芍30g,陈皮10g,木香10g,防风10g,柴胡10g,乌梅10g。日1剂,共7剂,水煎服,服药7日后大便成形。

5.从肾治

《景岳全书》写道:“肾为胃之关,开窍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即令人洞泄不止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则脾阳根源于肾阳,二则肾精又由脾气的运养,若肾阳虚衰,则治脾阳不能温煦,则使脾的运化失常,水谷不化,导致泄泻,而肾精不得运养,又进一步加重肾阳的虚衰。[3]

案例5男,56岁,2013年9月初诊。患者间断腹泻1年余,大便溏薄,便质中兼有粘液,腹部胀满不舒,疼痛隐隐,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少乏力,腰膝酸软。辨证属脾肾阳虚。

处方:炒白术20g,白芍20g,茯苓15g,陈皮10g,苏梗10g,制附子6g,干姜6g,吴茱萸9g,肉豆蔻15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大枣3枚。日1剂,共14剂,水煎服,服药14日后大便成形,后又服用14剂,病愈。

综上所述,泄泻是脏腑功能紊乱,相互影响而致的表现。《内经》中写道:“魄门亦为五脏使。”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平调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思想;其次治疗中,不应单纯使用固涩药,古人云,过犹不及,应充分辨析本病的病因,辨证施治,调而致之。

【参考文献】

[1]沈莉萍.便溏久不愈治从心肝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03:36.

[2]赵春艳.肝脾同病的病机证治理论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

[3]刘毅.肾为先天之本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