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证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PDCA循证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探讨

周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证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PDCA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

【关键词】PDCA循证护理模式;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272-02

PDCA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中PDCA当前常用的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分别为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将该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1]。现我院就PDCA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探讨其对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实施介入治疗;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自身传染病或免疫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有躯体功能缺陷者;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3±2.6)岁;动脉瘤分级:Ⅰ级13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4.9±2.3)岁;动脉瘤分级: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加强护患沟通,健康宣教,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改善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家属,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

实验组实施PDCA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由本科室成立PDCA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包括疾病监测、文献查阅,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护理方案。

(2)P(Plan,计划)

小组成员回顾性分析以往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并依据循证护理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3)D(Do,执行)。通过总结以往颅内动脉瘤患者和搜集到的循证证据总结出如下护理方案:

①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清淡饮食,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②病情监护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血氧饱和度,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可在术后12h冰袋压迫穿刺部位,预防感染。

③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进行个性化护理。还可向患者介绍栓塞术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增加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

④预防并发症护理

A.预防出血。卧床静养4~6周,密切患者是否有出血体征,有高血压患者应给予降压处理,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用力咳嗽等刺激。B.预防肺部感染。术后为患者制定严格的探视制度,预防肺部感染;在进行气管滴药、雾化吸入时应采用无菌操作,避免吸入性肺炎。C.预防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病理反射及肌力等神经症状,监测患者用药后的面色及脉搏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后,及时进行紧急处理。

(3)C(Check,检查)

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进行改进。

(4)A(Action,处理)总结

总结护理效果,分析其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障碍等)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分别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进行判定,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

干预前,实验组SAS评分(58.6±2.8)分、SDS评分(57.3±2.3)分,对照组SAS评分(58.1±2.4)分、SDS评分(56.8±2.1)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t=0.868、0.884,P=0.388、0.380);干预后,实验组SAS评分(35.9±2.5)分、SDS评分(41.2±2.8)分,对照组SAS评分(45.9±3.1)分、SDS评分(47.3±3.8)分,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6.078、8.275,P=0.000、0.000)。

2.2术后并发症

实验组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χ2=4.99,P=0.026)。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极易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极易并发并发症,再加上患者本身因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故而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配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就PDCA循证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在本次实验中,护理人员首先成立PDCA循证护理小组,并进行相关培训,并对以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搜集循证证据,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依据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过程并进行实施,通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情绪,通过病情监护以及并发症预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定期评价心理状态,及时更改护理措施,使护理计划更为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PDCA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

【参考文献】

[1]黄璐,龚洪玲.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武警医学,2013,24(1):87-88.

[2]吴铁英,於军兰.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况的干预[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59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