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的预警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5
/ 2

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的预警模式初探

白明松

宣威市水务局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所云南宣威6554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防汛责任人、防御方式和预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目前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模式存在的弊端,文章通过对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模式进行概述,介绍了目前我国常见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对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预警方式进行全面概述,进而提高该预警模式的高效和可靠性能。

关键词: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预警模式

由于我国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影响,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高,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境内较大流域为革香河和可渡河,其余均为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频发,资源性、工程性缺水严重。宣威市双河乡、杨柳镇位于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地质结构复杂,属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域。2012年8月29日凌晨,位于云南省宣威市东北部的双河乡新寨村宫家山自然村,突发山体滑坡致一家三代5人遇难,灾害发生时,仅68岁的宫奶奶和两个小孙子侥幸逃生,也受了轻伤;据气象部门监测,29日零时至8时双河乡降雨量达186.5毫米,宫家山村31户147人受山体滑坡威胁;次日凌晨5点左右,该村后山突发山体滑坡,瞬间滑下的山体,将4户村民的10间土木结构的房屋瞬间掩埋。2013年6月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杨柳村龙坪子自然村所在山体出现断裂滑坡,危及全自然村341户1356人生命财产安全;2018年1月启动龙坪子地质灾害点治理项目对滑坡区域进行排险加固;2018年4月初,治理工程尚未完成,龙坪子自然村山体再次发生严重滑坡,滑坡面积约270亩,山体多处出现裂缝,滑坡断面整体下移,树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滑坡体内和滑坡体下18间房屋严重倒塌,导致13户农户失去安全住房,无人员伤亡;2018年6月22日上午9时20分,宣威市杨柳镇杨柳村龙坪子自然会发生山体滑坡,1人下落不明,经10余小时的救援找到,已确定死亡。

自2011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该项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有效的措施做到防治山洪灾害实施专群结合的方式。在落实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的预警模式中,提高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发布、传递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提高防汛责任人的工作强度、能有效地解决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存在的问题[1]。

1.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模式

1.1人防与技防

目前,我国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洪技防和人防互补互备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使用监测设备对危险源到物理指标进行科学的采集,对超过阈值的信息直接发布到预警系统中。其次,建设监测设备和预警设备,自组网络,减少对外部电源和公网的依赖性,这也就是“技防”。最后,就是强化基层责任人的责任,严谨的落实责任制度,对监测机制进行有效地发挥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发布的能力,也就是基层责任人的“人防”。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的预警模式,该模式两者之间相互并联,互不交叉[2]。

图一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基本构成图

1.2简易监测站点预警设备

在该模式中,简易监测站点主要是针对监测对象的不同,从而对雨量、水位等各类物理量进行不同指标检测。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简易检测站点内部设置预警监测指标,如果发现监测指标过大,通过入户报警器对预警信息进行传输,实现自动报警的过程。

2.目前我国常见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技术

根据以上文章内容,引发山洪的原因可能是暴雨、融雪等各种现象。在我国最基本的山洪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水文气象检测系统、山洪预警决策系统预警发布系统三部分构成[3]。气象预报和水文预报是山洪预报的前提,也是其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山洪监测预警系统构成如图一。

2.1水文气象监测技术

在山洪监测预警系统中,重要的过程就是水文气象检测技术。水文气象检测技术通过在监测站网设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多类型的监测系统,能有效地观察到最新的降雨量以及水位、水文气象等数据的变化,为山洪预警提供有效的情报内容。

2.2山洪预测预报技术

山洪预测预报技术通常主要是通过使用,观测或者是预报的降雨量以及溪河的流量信息,从而准确的判断,在某一区域可能发生的山洪强度和时间。进而,对该区域是否能发生是否发生山洪进行预警信息的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一般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空间尺度较小,因此,要想准确的预报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山洪发生的强度,有着较大的难度。目前,随着水文气象监测网站加密和各类监测手段的不断丰富,可以通过前期观测雨水等各类情报信息,对山洪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对高风险地区进行有效的预警。山洪预测预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山洪预警方式,能提高山洪预报的预见精准度。

2.3山洪预测发布技术

山洪预警发布技术,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山洪的预警信息及时到发送到防汛责任人或者是广大群众的手中。尤其是在信息化程度高速发达的今天,不仅可以使用广播电视,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各种方式加大预警信息的发布。虽然对于落后偏远的山区地区,通讯手段可能落后,在山洪山洪暴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常规的通讯方式,因此,必须要落实山洪预警发布技术,能有效快速的对山洪预警进行合理的规划,也是保证整个山洪预警流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内容。

2.4宣威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初探

宣威市确定为2011年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云南省28个建设县之一,投资规模为700万元,由县级配合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宣威市于2011年10月组织成立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领导机构,设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管理局,人员以水务局为主,气象局参与。宣威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及群测群防体系四项建设内容。监测系统建设内容为:新建自动雨量站24个,自动水位站4个,简易雨量站199个,简易水位站2个。配置县、乡、村三级预警设备。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内容为:配置平台硬件、软件设备,建设共享系统,机房装修及配置供电线路、会商环境建设。群测群防体系主要为: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预案编制和宣传培训演练等。

2013年下达3块建设任务,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调查评价和宣威市文兴河山洪沟治理。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实施单位深圳东升电子有限公司开展站点建设、软件测试、系统平台整合等工作,确保汛期能正常使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由云南省水文局全面负责指导工作,曲靖市水文分局、宣威市水务局配合完成。宣威市文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堤防、加高加固原有堤防及清淤,设置固床梁,新建格宾石笼堤结构、新建农桥、新建取水口。该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宣威市文兴乡三个村委会10个自然村1.1万人饮水难题及5000余亩农田和耕地灌溉问题,确保文兴大河两岸广大群众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山洪地质灾害中落实人防与技防到互补互备预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山洪灾害预警发布的效率,为山洪地质灾害“最后一公里”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何秉顺,严建华,凌永玉.山洪地质灾害人防与技防互补互备的预警模式[J].中国水利,2016,(21):17-19.

[2]唐春燕,杨芳.南溪区山洪地质灾害特征分析与预警指标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1):156-158.3

[3]国家防办会同国土资源部安排部署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工作[J].海河水利,201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