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何建青

何建青(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车坊分院江苏苏州21500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8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因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给患者带来不便,故应对疾病对症治疗,其中治疗期间的护理至关重要。

1临床表现

40例病人都有慢性咳嗽,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有19例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40例均有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有32例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体征:有23例患者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大部分患者双侧语颤减弱。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32例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表明肺过度通气。

2治疗

2.1支气管舒张药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100-200μg(1-2喷),定量吸入,疗效持续4-5小时,特布他林气雾剂亦有同样作用。可缓解症状,尚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每日仅需吸入2次。(2)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定量吸入,起效较沙丁胺醇慢,持续6-8小时,每次40-80μg,每天3-4次。长效抗胆碱药有噻托溴铵,每次吸入18μg,每天一次。(3)茶碱类:茶碱缓释片,0.2g,每12小时1次;氨茶碱,0.1g,每日3次。

2.2急性加重期治疗

有严重喘息症状者可给予较大剂量雾化吸入治疗。

(1)低流量吸氧:发生低氧血症者可鼻导管吸氧,或通过文丘里面罩吸氧。鼻导管给氧时,吸入的氧浓度与给氧流量为1-2L/每分钟,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2)抗生素:根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情况积极选用抗生素治疗。18例患者用头孢唑肟0.25g每日3次、12例患者用头孢呋辛0.5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0.4g每日1次、另外10例较重者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钠2.0g加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3)糖皮质激素: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沙美特罗加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加布地奈德。32例口服泼尼松龙30-40mg/d,8例静脉给予甲泼尼龙40mg-80mg每日一次。连续5天。

(4)祛痰剂:祛痰药对痰不易咳出者可应用。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30mg,每日3次。稀化黏素0.5g,每日3次。

(5)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者,应脱离污染环境。

(6)长期家庭氧疗: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10-15h/d。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和(或)使SaO2升至90%。

3护理

3.1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的性质、痰液量,呼吸困难加重的程度及伴随的症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缺氧状况,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心理护理

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及时清除痰液。②及时留取痰标本,尤其在应用抗生素前留取痰标本对指导抗生素选择有重要意义。痰标本留出后,要立即送检。③遵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扩张气道,有助于排痰顺畅。

3.4指导正确氧疗

⑴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呼吸困难伴紫绀者通常给予1~2L/分鼻导管或鼻塞吸氧;⑵长期家庭氧疗:让患者平均每天吸入浓度25%~29%、流量1~2L/分的氧气15小时以上;⑶减轻氧疗的不适感:对吸氧引起鼻腔干燥者,可于鼻腔内涂红霉素眼膏。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睡眠和作息时间,保障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⑷选择合适的供氧装置和给氧工具;⑸用氧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氧的注意事项,达到用氧安全;⑹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氧气管及湿化瓶的消毒和清洁工作;⑺加强家庭支持系统:患者家庭成员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氧疗的来源,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

3.5呼吸训练

①腹式呼吸即有意识地延长吸、呼气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以实现自我调节。②缩唇式呼气训练:先缓慢的深吸气后,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用力将气体自口中缓慢呼出,呼吸时间比2:1~3:1,频率7~8次/分,每次10~20分钟。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③对抗阻力呼吸训练:主要用于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促进气体从肺泡内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患者呼气时自己收拢嘴唇,或采用吹瓶呼吸、吹气囊呼吸和发声呼吸等方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改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40例患者病情均好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的护理方法有效、对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