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孙恩慧

湖北恩施州利川市人民医院输血科445400

【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术前(产前)、输血前患者3476例,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BsAg、抗-HCVIgG、抗-HIV,采取凝集法进行抗-TP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男性的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岁患者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最低,其次是21-40岁患者,≥41岁患者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产前)、输血前男性患者的阳性率更高,年龄越低阳性率越低,对临床诊断及尽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输血前;术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者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可能是疾病传染的根源、蔓延的起点,是医院感染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1]。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加强,因输血或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2]。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本院对术前(产前)及受血前患者进行了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而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手术、分娩及输血患者3476例,均于手术前(产前)或输血前由相关科室护士抽取患者静脉血(不抗凝)3mL送检。

1.2试剂与仪器

HBsAg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抗-HCVIgG、抗-HIV试剂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抗-HIV阳性复检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抗-TP试剂由日本富士生物制品株式会社提供;仪器包括奥地利LUCY2化学发光仪安图酶标软件,微量振荡器,水浴恒温箱,百得电子移液器。

1.3方法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并带室内质控。初筛抗-HIV阳性者,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处理[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476例术前(产前)和输血前各项阳性率

3476例术前(产前)和输血前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478例(13.75%),抗-HCV阳性患者86例(2.47%),抗-HIV阳性患者8例(0.23%),抗-TP阳性患者96例(2.76%),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8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10例,抗-HIV与抗-TP同时阳性2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4例。8例抗-HIV阳性标本均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为艾滋病感染者。

2.23476例不同性别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男性的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3476例术前(产前)、输血前不同年龄段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

0-20岁患者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最低,其次是21-40岁患者,≥41岁患者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本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13.75%,高于报道[4]。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及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逐渐上升,0-20岁组分别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1-40岁组与41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人们越来越注重采取防疫措施和加强用血安全检查等的效果。

3.2本组患者抗-HCV阳性率为2.47%,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输血传播疾病的认识不加强,尤其是国家广泛开展无偿献血以及血液检验技术的进步,已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输血而被HCV感染的风险,但由于检测试剂的灵敏度限制和窗口期的存在,一些献血者不能早期检出抗-HCVIgG,长期大量输血仍存在很高的感染风险。通过统训一学分析本组患者抗-HCV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1岁以上的患者阳性率相对较高。

3.3艾滋病是最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本组患者检测有8例抗-HIV初筛阳性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其阳性率为0.23%,明显高于报道。提示艾滋病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外来人员、流动人员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行为人群增多有密切关系;至于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之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是血液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组抗-TP阳性率2.76%,明显高于报道[5],并且男性感染梅毒的阳性率高于女性,这与报道的一致[6]。0-20岁组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1-40岁组与41岁以上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由于成年人属于梅毒感染高危行为人群有关。

术前(产前)和输血前作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严格器械消毒和火菌,从而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控制院内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为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对患者、医院和采供血机构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吴冬生,吴元健,等.高龄孕妇血清学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3):3257-3258.

[2]安海莲.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4.

[3]于瑞.手术患者术前血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3):98-98,99.

[4]张德艺.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4,(9):1387-1388.

[5]刘旭.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及结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4):30-32.

[6]郁玲,俞北伟,刘秋菊,等.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3063-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