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病情控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病情控制的影响

王雪辉

王雪辉(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儿童哮喘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一般治疗,观察组行规范化管理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率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半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急诊次数。结果观察者患儿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PEF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治疗对控制儿童哮喘病情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高控制率,降低发作、住院、急诊次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儿童哮喘;病情控制;影响

Effectofstandardizedmanagementondiseasecontrolinchildrenwithasthm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standardizedmanagementonthecontrolofasthmainchildren.Methods:68childrenwithasthma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6toFebruary2017wererandomlyp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34casesineachgroupandthecontrolgroupforgeneral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standardizedmanagement,comparedthecontrolrateofasthmaandthepeakexpiratoryflowrate(PEF)inthetwogroups,andtwogroupswerefollowedupafterhalfayear.Thenumberofepisodes,timesofhospitalizationandnumberofemergencyvisitswererecorded.Results:thecontrolrateofasthmainthechildren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PEFindexin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frequencyofattack,thenumberofemergencyandthenumberofhospitalizat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standardizedmanagementtherapyhasasignificanteffectonthecontrolofchildren'sasthma.It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ontrolrateandreducethefrequencyofattack,hospitalizationandemergency.It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tandardizedmanagement;childrenasthma;diseasecontrol;influence.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1]。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哮喘需要长期治疗,但是往往会因认知不足、日常管理不准确导致治疗不当,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是必要的[2]。本文旨在探讨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儿童哮喘病情控制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儿童哮喘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及家属均为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分布在2-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1)岁;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分布在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2.0)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法,即建立哮喘病历档案。指派哮喘专科护士使用互联技术对已经确诊为哮喘的患儿进行病例档案规整,内容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家族史、就诊前的发作次数和急诊次数、发作时出现的症状等,给患儿家长发放《哮喘防治锦囊》、《哮喘问与答》等资料,并叮嘱家长要定期带患儿来院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化管理治疗法,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儿童哮喘之家”,对家长进行哮喘知识宣教。医院应该指派哮喘病专业医生给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其了解哮喘病的常见原因、发病症状、预防方法等知识。同时护士要指导家长熟练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以能实时监测患儿的病情,记录在哮喘日记里,配合医院进行治疗。引导年长患儿及家长能正确使用吸药工具,指导其安全正确用药方法。强调吸入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及吸入治疗的优越性与全身应用激素的区别,消除家长的顾虑。2、医院或科室要开通热线电话,并指派专业的护士对咨询的家长进行解答,帮助患儿消除各种疑虑。3、定期进行随访。由专科医生和护士每月对患儿随访1次,根据患儿体征、临床症状及风流量值(PEF)的变化调整用药剂量,并随时解答家长的相关疑问。4、定期组织患儿和家长观看儿童哮喘相关知识光盘,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相互交流。5、对年级较小的患儿应使用储雾罐辅助吸入药物及空气压缩泵吸入雾化溶液等药物,二年级较大的患儿应定期吸入干粉剂和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的哮喘控制率,按临床疗效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控制率=控制人数/总人数×100%;半年后随访观察记录患儿的哮喘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观察患儿的呼气流量峰值,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实现了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其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控制率及PEF比较

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PEF指标优于对照组,且两者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随访结果比较

治疗后半年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急诊次数均要少于对照组,且两者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3]。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在0.5%至2.0%之间,个别地区更是高达5.0%[4]。哮喘受气候、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因此加强对该病症的治疗是极为必要的。规范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哮喘治疗手段,从哮喘健康知识教育到临床药物应用等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儿童哮喘病情的控制,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儿童哮喘的临床病情控制上。

张春玲等在对118例儿童哮喘患者行规范化管理的病情控制和生命质量影响研究表明,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儿童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依从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控制率为97.05%,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观察组患儿的PEF为(279.76±43.09),也比对照组高(P<0.05),这表明了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儿童哮喘的控制率及呼气流量峰值;观察组患儿的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急诊次数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在减少儿童哮喘病的发作、住院和急诊次数上,规范化管理比常规治疗手段更具有优越性。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数据相符[6]。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对治疗儿童哮喘病情控制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高控制率和呼气流量峰值,减少患儿哮喘病的发作,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徐平,刘湘泸,吕忠东等.探讨加强哮喘规范化管理治疗对病情控制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3):52-54.

[2]钱美娟,厉加珍.规范化管理治疗对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01):159-159

[3]王茜,叶红,李娜等.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疾病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2):04-06.

[4]吴燕妮.规范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和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J].罕少疾病杂志,2015,23(02):29-31.

[5]张春玲,石红英,刘银芳等.规范化管理及治疗对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08(04):260-263.

[6]胡海英.影响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15(0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