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控制理论与风险评估的电力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基于风险控制理论与风险评估的电力安全管理

薛海波

(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店塔发电公司陕西神木719316)

摘要:电力安全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对电力风险的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隐患并及时解决。电力安全作业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是通过采用一些具有科学性的方法和途径,建立的作业风险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有效的占据了电力安全事前风险评估的主动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发电企业如何基于风险控制理论与风险评估进行电力安全管理,全面、系统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发电企业;风险控制理论;风险评估;安全管理

随着电力事业的高度发展,我国在电力安全管理方面也朝着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也初步完成。电力系统的风险理论对深入了解与掌握当前电网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针对潜在风险提前采取措施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当今风险评估工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需要今后发电企业不断加大投资与研究力度。

一、发电风险及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1.电力设备自身风险

电力设备在设计、制造、原材料或生产安装等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而受负荷、外部环境及器件老化的影响,设备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影响电网整体运行自然与资源风险维度下的风险及其风险因素。

2.自然灾害风险

是指由于洪错干旱、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电力生产与经营的影响。电力的生产、消费及市场变化与自然条件的,化密切相关,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不仅可能造成输电线路中断,导致机组停机,而且直接破坏发电企业的厂房、设备,导致人员伤亡,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气候变化日趋剧烈,自然灾害频发,这对人类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电力负荷水平,最终影响发电企业的电量实现。

3.自然资源风险

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燃料资源的可得程度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风险。对于水利发电企业来说,水资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枯水期和丰水期发电量有显著差别,不仅存在季节性,还存在年度之间的波动性。风能和核能发电也不同程度受原料可得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4.环境风险

是指发电企业生产和经营给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不利影响,并由此给发电企业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损害。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新的环保标准相继出台。这将增加发电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并对电价和电力需求产生影响。火电企业的环境风险因素有:温室气体排放、废气排放、废水排放。水电企业的环境风险因素有:河流生态破坏。核电企业的环境风险因素有: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隐患。

5.气象风险

是指气温、降水、风力、光照等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发电企业正常运营所造成的影响。气温将直接影响电力需求,而降水和风力的变化也会对水电和风电的供应产生直接影响。

6.外力破坏电网设施问题

电力系统遭到人为等原因破坏的现象至今仍十分普遍。首先,类似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进行施工作业、占地建房置物、汽车撞杆、偷窃电缆等电力设施及进行其他活动等现象屡见不鲜,其是引发电力运行故障及引发停电等问题的主因。其次,类似老鼠等动物啃咬及攻击电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此类问题的防控是电网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

7.技术研发风险

发电机组包括电气、气机、锅炉、热工等专业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在运行中都有自己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由于企业自身技术存在缺陷,发电企业可能面临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另外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发电企业的经营带来机遇和挑战,这种不确定性也构成了技术研发风险。发电企业技术风险因素包括: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替代技术进步、互补技术进步。

8.生产控制风险

发电企业具体生产成本主要由供电煤耗、厂用电率以及全厂热效率、汽耗率、热耗率、补水率、汽机小指标、锅炉小指标、辅机电耗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和材料费修理费、人员成本、其他费用等消耗指标组成。因此,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发电企业生产控制风险因素有:生产控制、产品质量、生产安全。

二、发电企业常见的风险后果

1.人身安全危害包括: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爆炸、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倒(坍)塌、淹溺、交通意外、磕碰、扭伤等。

2.设备安全危害包括:氢系统爆炸、燃油罐着火爆炸、制粉系统爆炸、煤尘爆炸;锅炉炉膛爆炸、压力容器爆破、锅炉承压部件爆漏、锅炉尾部再次燃烧、锅炉汽包满水或缺水;汽轮机超速、汽轮机轴系断裂、汽轮机大轴弯曲、汽轮机轴瓦烧损、汽轮机叶片断裂;全厂停电、电气误操作;发电机损坏、高压电机损坏、继电保护拒动或误动、变压器损坏、互感器损坏、开关设备误动、停运、损坏;接地网性能下降、受损;污闪;升压站全停;电缆火灾;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设备大面积腐蚀;料斗脱落;环境污染;灰坝垮坝;供热中断;其他设备停运、损坏等。

3.职业健康危害包括:职业病、心理损伤、精神障碍等。

三、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及职责

1.管理层是公司层面,负责制定风险预控管理制度,组织成立风险评估组并明确职责,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管理层的职责是建章立制、成立组织、明确职责、确定流程、闭环检查,确保有效执行。

2.评估层是各风险评估组按照确定的分工、评估程序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组应涵盖运行、检修2个领域,涉及汽机、锅炉、电气、热工、化学、燃料、除灰、脱硫、脱硝、土建等专业。评估层的职责是全面准确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制定管理标准及控制措施,建立风险数据库,并为风险评估结果的全面、实用、准确性负责。

3.应用层是公司全员,他们围绕评估结果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应用层的职责是确保各项工作与风险评估结果有效关联、准确应用。

四、发电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方法

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管理标准及措施、审核批准、落地执行、闭环完善的PDCA过程。发电企业生产体系主要由安全技术监督服务部门与生产一线部门组成。生产一线人员按作业活动分为运行工种及检修工种两大类,运行人员负责机组常规操作及设备巡回检查,检修人员负责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事故抢修及定期检修;按专业可分为汽机、锅炉、电气、热工、化学、燃料、除灰、脱硫、脱硝、土建等。发电企业生产工艺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介质,设备多、系统复杂,具有发电设备与电网用电负荷同步随时变化、调节精度高,外部环境突发危害少、生产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如何确保将发电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全面无遗漏地辨识出来,是企业进行风险管控的基础。鉴于以上行业的特点,将发电企业危险源辨识分为工艺类、作业环境类、人员行为类。

1.工艺类风险控制管理

(1)辨识评估对象。生产设备与系统。

(2)评估组成员及分工。一是运行人员针对各个设备故障对其所在系统的影响,对机组运行的危害进行分析;二是检修人员针对设备内部构件故障对设备的运行影响,对系统运行的危害进行分析。安全监察与技术管理部门要参与各专业的风险辨识评估。

(3)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陛的过程。目前,较为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事故树分析法(PHA)、事件树分析法(F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工作任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仪表测试法、规程规定法等等,但各个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环境差异性较大,不可一概而论。

发电设备类危险源辨识,应以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为主,综合使用规程规定法、仪器测量法、安全检查表法等。评估小组依据GB/T1386l一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以及2013版《电力可靠性管理代码》中“技术原因代码”,分析各部件或生产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式、原因、现象、影响等。初步定性评估分析、筛选时,可忽略可承受风险,以减少评估工作量,提高风险评估工作效率及效果。

(4)风险管理程序。设备类危险源辨识,应以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为主,综合使用规程规定法、仪器测量法、安全检查表法等;风险评估宜使用定性评估与半定量SEP法综合评估。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设备类风险可分为重大、较大、一般3类。重大风险指危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可能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可能造成机组强迫停运、可能造成人身事故、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备风险。较大风险指可能影响机组出力、可能造成主要辅机/主要辅助系统强迫停运、可能造成较严重后果的设备风险。一般风险指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对设备本身有一定影响的设备风险。

2.作业环境类风险控制管理

(1)辨识评估对象。对于生产区域,重点辨识设备发生较大及以上风险的区域、重点防火区域、有毒有害物资仓储使用区域、易发环境污染区域、行业内曾发生事故的区域等。

(2)评估组成员及分工。按企业区域责任分工,由区域责任主体单位设备专责、防火管理人员、安全监察人员、保洁管理人员等组成风险评估组。

(3)危险源辨识方法。安全检查表法、事故经验法、规程规定法、仪表测量法等。

(4)风险管理程序。①建立区域清单。填写该区域内每个危害因素所对应的介质、危害后果、防护用品等信息。②危险源辨识。应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经验法、规程规定法、仪表测量法等辨识各区域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过程可参照GB/T138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③风险评估。根据半定量SEP评估法确定风险等级。④制定管理标准及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管理标准及控制措施,编制设备检查维修方案和运行事故预案。⑤经审核通过后录入公司风险数据库。通过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判断发生生产事件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制定防范措施并进行管理决策,为年度风险概述和安措的制定提供依据。

3.人员行为类风险控制管理

(1)辨识评估对象。全部生产作业任务,包括检修作业(含外委作业)、运行操作、生产辅助工作(如保洁项目)。

(2)评估组成员及分工。各作业主体责任单位,包括运行部门、检修维护部门、长期外包检修队伍、生产辅助工作部门等。

(3)危险源辨识方法。工作任务法等。各作业主体单位要结合设备类、区域环境类风险评估结果,对工作步骤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辨识,编制安全工作程序并经审批后在现场予以实施、规范作业任务,从而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4)风险管理程序。①编写工作任务清单。填写工作任务所对应的系统,所属区域、地点,介质等信息。参加危险源辨识的人员包括,安全技术管理、运行、检修、外委作业及保洁等所有从事与生产系统相关工作的人员。各类人员按照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以工作任务为单元,通过对工作任务执行步骤的细化分解,结合上述对设备故障模式与影响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识别出每步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确定导致危害的危险源及存在的风险。②危险源辨识。应用工作任务法对每项工作各步序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结合前面的设备类与区域环境类风险评估结果。③风险评估。应用定性评估与半定量SEP法相结合的办法,综合分析风险值,评估出危险步序,并对作业项目进行分级。④对高危(危险)工作,要制定作业安全工作程序及事故预案。⑤经审核通过后录入公司风险数据库,作为运行操作人员、检修作业人员填写风险预控票及高危作业项目安全交底书的依据。

五、风险控制分级管控原则

要确保风险评估结果为全员认知并严格执行,必须做到:一是危险源辨识全面准确;二是风险预控措施实效可靠;三是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培训有效;四是各级监督保障体系工作对接无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要实行3级监督机制:重大风险项目管理标准、控制措施由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为其准确性负责,同时负责落实执行;较大风险项目由责任部门主管领导负责落实执行;一般风险项目由班组负责人负责落实,并要分解到岗,落实责任,确保执行到位。在编制各风险项目管理标准、控制措施时,要同时明确岗位责任及管理职责,风险预控管理要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风险数据库要实现资源共享,安全技术监督体系要定期对较大及以上风险项目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与警示。

六、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解决的问题

基于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除了能提升设备系统隐患治理效果、规范生产人员作业行为、消除作业环境缺陷外,还可以解决以下4方面的问题。

1.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无法明确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对象、管理重点与难点的问题。通过危险源辨识明确安全管理对象,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管理重点与难点,制定管理标准以明确如何做,制定管理措施以明确如何管。有利于发电企业实现分层管理、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从而提高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

2.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技术支持不足和行业管理标准缺失的问题。通过开展设备故障模式风险评估,认清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监视攻关,同时也可为设备点检定修及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3.外来作业人员与发电企业安全管理融合的问题。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使外来作业人员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环节和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管理标准和控制措施。

4.传统安全培训无针对性的问题,为生产人员提供岗位危险点及控制措施。通过建立发电企业风险数据库,使各生产岗位人员都可查到各自岗位所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七、结束语

发电企业推行基于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安全管理,不是脱离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而是通过合理整合利用这些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全员、全方位、全系统地进行危险源辨识、科学地评估风险值,系统地梳理出安全管理重点与难点,让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管控、超前预控。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完善的开放体系,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平台。发电企业通过体系化运作、标准化管理、持续改善提升,最终实现“一切危险皆可辨识、一切风险皆可控制、一切事故均可避免”的安全管理目标。

参与文献

[1]张娟.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企业风险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2]刘敏,吴复立.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公司风险管理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3).

[3]神华集团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电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电力出版社,2011.

[4]何坚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5]高萍,于克栋.电网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构筑[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月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