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肾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

邓来平刘中银

邓来平刘中银

(四川成都军区机关医院放射科610011)

【摘要】目的研究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并分析CT误诊的原因。方法将3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肾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和B超两种方式分别进行检查,将二者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结果显示有6例I型肾结核患者,8例II型肾结核患者,7例III型肾结核患者,7例IV型肾结核患者,4例V型肾结核患者,共有26例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一致,准确率为81.25%;经CT诊断结果显示有7例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V型肾结核患者,7例V型肾结核患者,共有30例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一致,准确率为93.75%;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所有患者中有7例I型肾结核患者,8例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V型肾结核患者,5例V型肾结核患者。CT诊断中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的现象,这2例患者分别误诊为假性动脉瘤合并脓肿和肾囊肿,误诊率为6.25%。CT诊断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同B超诊断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诊断肺结核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肾结核CT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049-02

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使得很多疾病都能够在早期进行确诊,CT诊断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的优势,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32例肾结核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诊断,对比分析CT、B超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研究肾结核的CT诊断价值,分析导致误诊的原因,以期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为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09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共3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肾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年龄范围为31—64岁,平均年龄为(37.8±8.7)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所有患者中有8例为双侧肾结核,12例为右侧肾结核,12例为左侧肾结核,利用CT和B超两种方式分别进行检查,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中血沉指标出现变化,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异常,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和尿急。

1.2方法

取患者侧卧位、左右俯卧位和俯卧位,利用探头频率为3.5—5.0MHz的西门子ACUSONSEQUOI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检测,对超声回声特点、肾脏形态、肾脏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同患者肾结核疾病的影响。完成B超检测后利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CT检测,该仪器的扫描范围为肾上极到肾下极,通过薄层靶扫描对病灶区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根据肾结核分类标准结合患者的检测进行分型,I型患者肾脏被膜呈不规则状态且肾盂扩张,属于肾盂扩张型;II型患者肾脏被膜呈不规则状态肾脏内存在不均匀回声,属于干酪空间型;III型属于结核脓疮型,患者肾脏被膜呈不规则状态,B超检测可以发现存在许多或单个的无回声区,CT检测可以发现散在小斑片状低密度影,IV型属于纤维硬化型,患者肾脏被膜呈不规则状态,肾脏形态异常;V型患者肾脏被膜呈不规则状态,可以发现多个强回声点,属于肾脏钙化型[2]。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用t检验统计结果,用卡方进行资料的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肾结核CT表现

所有患者经CT检测后发现有8例为双侧肾结核,12例为右侧肾结核,10例为左侧肾结核,CT影像中发现15例患者输尿管变粗,3例患者肾皮质变薄,14例患者肾影明显增大变形,对侧肾积水现象的患者为2例,肾组织钙化的患者为5例。CT诊断结果中发现肾包膜下积液患者有1例,经过3个月复查时观察到有花瓣状影出现在肾组织周围,还有1例患者一侧肾脏增大,右侧肾脏多发空洞,有空洞和钙化灶形成。

2.2B超与CT诊断准确率对比

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所有患者中有7例I型肾结核患者,8例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V型肾结核患者,5例V型肾结核患者。经CT诊断结果显示有7例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V型肾结核患者,7例V型肾结核患者,共有30例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一致,准确率为93.75%;所有患者经B超诊断结果显示有6例I型肾结核患者,8例II型肾结核患者,7例III型肾结核患者,7例IV型肾结核患者,4例V型肾结核患者,共有26例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一致,准确率为81.25%;CT诊断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B超诊断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B超与CT诊断准确率对比[例(%)]

注释:①与病理组织学相比,χ2=1.021,P=0.078;②与B超相比,χ2=3.996,P=0.012;③与病理组织学相比,χ2=4.962,P=0.008

2.3CT误诊原因分析

B超因为分辨率较低,很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CT诊断中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的现象,这2例患者分别误诊为假性动脉瘤合并脓肿和肾囊肿,误诊率为6.25%,前者因为患者CT影像出现囊状低密度影,且呈花瓣状聚集在肾脏断面部位,排列在肾盂四周,后者因为诊断区域呈低密度影,所以都误诊为其他疾病[3]。

3.讨论

因肾脏受到特异性感染而引发的肾结核在临床症状方面同组织损害程度和病毒侵犯的部位有较大的差异,在疾病初期症状较少,仅局限于肾脏某部分症状,很难发现,一般在发病后有将近85%已经发生病变,确诊后患者都已丧失了全部或部分肾脏功能,准确的临床诊断对患者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所以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快速、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防止病情的加重,增大治疗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所有患者中有7例I型肾结核患者,8例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V型肾结核患者,5例V型肾结核患者;经B超诊断结果显示有6例I型肾结核患者,8例II型肾结核患者,7例III型肾结核患者,7例IV型肾结核患者,4例V型肾结核患者,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一致的患者有26例,准确率为81.25%;经CT诊断结果显示有7例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II型肾结核患者,6例IV型肾结核患者,7例V型肾结核患者,同病理组织学结果相一致的患者有30例,准确率为93.75%;CT诊断结果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B超诊断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优于B超诊断,对早期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5]。

本实验结果表明:肾结核多发空洞CT特征表现为断面上聚集或”花瓣”状多发低密度区,但也存在很多不典型影像[6]。所以在对肾结核诊断的过程中,不能只看是否存在花瓣状低密度阴影,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神组织状况、病史和病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宇莉,李慧峰,武井峰.肾结核的临床与CT表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3)

[2]李海霞,文浩,郭万喜.肾结核的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05)

[3]于坤银,虞春堂,曾盛.IVP、CT对肾结核的影像对照(附16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05)

[4]张运涛,李沛,汪勇,刘凡,刘荣福.肾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分析及临床应用(附10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03)

[5]于显光.超声显像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J].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04)

[6]丁建国,杨军,周康荣.肾结核的CT征象和病理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