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运用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

黄文强

黄文强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如何中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向性和指导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呢?本文就笔者在曲线运动一章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探究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标;有效教学法;问题串

传统教学方法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笔者在曲线运动一章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兴趣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以不同的问题情景为线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角。所以,在课前,笔者把拟定好的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使得学生理解并自觉地通过预设的问题带着思考去预习新课,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养成主动的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参照提纲预习新课,同时鼓励学生尽量解决课后的练习题。预习提纲是以问题或问题串的形式列出的,既有对以前相关知识的回顾,又有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设疑。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并能提出自己的疑惑。例如在平抛运动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景创设:观察1.水从水平的管中喷出的水。2.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在空中的运动。3.上体育课时被水平击出的汽排球。问题设制:(1)通过观察它们的轨迹是怎样的?(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3)运动过程中,它们的受力情况如何?假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呢?(4)你能总结它们的运动特点吗?(5)你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证明它们的运动特点吗?(6)你能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7)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该如何求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移?等等

可以说,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让问题贯穿着学生探索知识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一味地把现成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在学习的兴趣、乐学于探究过程之中。

二、收集问题,分析学情,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很正常。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应该收集好问题,备好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要求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教师在课前首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整理,作为教师上课的参考。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提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再者,有了问题却不知如何表达等等,这都很正常。这时教师不能急,可以帮助学生想问题,慢慢引导,使之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在于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如在平抛运动中,有的学生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坚直方向?难道为其他方向就不可以吗?在匀速圆周运动的描逑中,线速度与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等等。可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深越广,就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发成熟。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问题有所设想,以落实教学所达到的预期目标。

三、课堂互动探究,引导解决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

科学探究过程是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应该是教师独断地锤炼学生思维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之间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法的场所,是让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如果教师还是让以往的教学一样,独霸讲台,学生一味的听,看起学生能听懂了,可结果呢?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线的物理教师都深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学习物理的现象是,教师一讲就会,学生自己一做就错。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多讲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在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管是否理解都得强行接受,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而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过程,也是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创设出问题,能够择优解决方案,从而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感受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比如在《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互动,让学生自己动设计,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研究平抛物体的规律?怎样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除了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案以外,你还能设计出那些可行的实验方案?等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把探究过程不断推进下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历探究的过程,把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解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能力。

四、课后探讨延伸,指导兴趣,巩固成果

通过学生前面的自主学习,课堂的互动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讨论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老师的始终是处于指导的地位,不过多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当学生充分讨论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做好点拨、归纳、拓展问题的工作。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作为课后延伸。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深究下去,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或规律成果。

总之,探究式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广西宾阳中学

邮政编码:5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