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ICC置管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论PICC置管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何彦

何彦(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730046)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入。方法:对32例化疗病人先置管后给药,观察PICC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做好防范措施。结果:应用PICC置管的32例肿瘤病人,30例顺利完成了化疗,2例置管失败。结论: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最佳的长期输液途径,减轻病人痛苦,同时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化疗;导管【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87-02

化疗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为肿瘤病人提供外周静脉营养成为首要任务。反复的浅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大,病人血管弹性较差,易造成药物外渗,对静脉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使病人饱受疾病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我科自2011年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以来,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最佳的长期输液途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我院32例化疗病人采用PICC置管后给药,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7岁~78岁,平均62岁;其中胃癌14例,直肠癌6例,胆管癌3例,食管癌5例,其他4例。

1.2置管方法

1.2.1宣教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述操作过程,告知置管目的、优点、实施过程以及穿刺失败的可能性,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2材料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1.2.3方法①病房置管。先用紫外线消毒病房1h,协助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确定穿刺点:肘窝下两横指处。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测量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为置管长度。测量臂围,同时做好记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上下15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及洞巾,协助者扎止血带,以30°穿刺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少许,左手固定插管鞘,右手持镊子将PICC导管缓慢匀速地推进,当导管头部到达病人肩部时,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贴紧肩部,将导管插入预测长度后,先退出穿刺针软管,但不撤出支撑导丝,局部按压止血后,予以20ml生理盐水接导管口,脉冲式冲管后接肝素帽,妥善固定后到放射科行X线片定位,校对位置后给予固定并在穿刺处注明置管日期、时间、记录体内、体外导管的长度。②介入科置管。提前与介入科取得联系,安排好合适的时间,直接把病人带到介入科,协助病人平卧在胃肠照影机床上,使病人手臂与躯干成90°,建立无菌区,常规消毒皮肤,按以上方法无菌操作,置管成功后先退出穿刺针软管,但不撤出支撑导丝,校对位置后给予妥善固定,记录体内、体外导管的长度。

2结果32例病人行PICC置管术,其中置管留置时间最长1年,最短7d,导管不完全堵塞2例,体外导管断裂2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静脉炎2例,穿刺部位感染2例,2例置管失败,20例置管效果良好。

3PICC置管后的观察及护理3.1敷料观察置管后要严密观察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因为穿刺针较粗,易出血。一般出血发生在24h内,置管时应给予局部加压止血。如24h后仍有出血,应给予止血治疗,更换穿刺部位敷料,并加压包扎止血。敷料要选择无菌纱布或安舒妥敷贴。敷贴根据情况每周更换1次或2次。

在更换敷料时,要检查导管体外长度,去除旧贴时,要从下向上揭起,并轻压导管,防止导管脱出。如果对透明敷贴过敏的要用通透性更好的敷料,并缩短换药间隔时间。在临床护理中,缩小压迫面积、及早持续压迫可达到较好效果。

3.2预防导管堵塞肿瘤病人机体多处于高凝状态,PICC穿刺及送管时,护士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本组不完全堵塞2例,如果导管在冲管和回抽血时出现阻力,即表明导管可能发生堵塞,先检查病人的体位,查看导管是否打折,并用10mL注射器缓慢回抽,禁止用暴力方法推注。如果冲管有阻力也不能回抽出血,可确定导管堵塞。

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法,用5000U/mL尿激酶以负压方式灌注到导管内,保留20min~30min,进行回抽,反复多次使导管通畅,用此方法2例病人均已通畅。每天治疗完毕,要用20mL生理盐水以脉冲式正压封管。不要在导管内抽血。如输注营养液、脂肪乳和输血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并更换正压接头,以免堵管。化疗药物输注之间,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堵塞导管。

3.3穿刺部位感染的预防由于肿瘤化疗病人机体抵抗力低,易合并感染。因此,在置管、换药、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本组有2例穿刺点有红、肿、痛等症状,但无全身症状。每天更换敷料并在穿刺部位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做细菌培养。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经以上处理后症状缓解,效果良好。更换敷料时需注意导管周围皮肤的消毒,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无菌环境。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

3.4静脉炎的护理本组有2例在置管24h~48h出现静脉走向红肿、疼痛,触之条索状,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持续湿敷。方法:将敷料用硫酸镁溶液浸湿,敷于局部,上面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持湿度,效果良好。2例经外敷后症状消失继续使用。如3d内症状不缓解,则拔除PICC管,拔管后停止从此部位输液,继续以上处理[5]。

3.5导管断裂的处理本组出现2例导管体外断裂,无体内导管断裂。在无菌条件下,将断裂部分剪掉,更换连接器,修复好导管。2例导管体外断裂者经上述处理后均能使用。如为体内导管断裂,应立即处理,加压固定导管,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导管位置,行静脉切开取出导管[3]。

3.6导管异位的处理本组发生导管异位2例,置管后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处理方法:护士在透视镜下直接操作,先将导管退出12cm~20cm,确认导管头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入口处,调整病人头部位置,嘱病人将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贴紧肩部,同时穿刺侧肢体上举与颈部角度小于30°,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置管成功后妥善固定,2例均复位成功。

3.7出院指导出院前嘱病人置管侧手臂不可提重物、不可下垂和用力、不做剧烈运动、不要屈肘、防止导管脱出、折断。告知病人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禁止游泳。淋浴前要用塑料薄膜包裹置管部位,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有无浸湿,如有浸湿立即到医院更换敷料。告知病人每周到医院做1次维护。不要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注意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如有异常及时复诊。出院换药时要注明体外导管的长度,告知病人及家属如何封管及更换敷料的时间,做好院外导管维护,为下一次化疗用药提供保障。

4小结

4.1介入科置管优于病房置管环境安静,清洁,空间位置大,无菌环境优于病房,缩短了置管时间,有利于护士一次性完成操作,避免了病人置管后在放射科与病房来回奔波,明确了导管位置,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和病人的满意度。

4.2加强导管维护置管后导管维护的好坏是有效规避护理安全隐患、控制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发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加强导管的维护,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刑玙_?_刑低了置管的并发症与风险。

4.3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有效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保护了外周血管并顺利完成化疗,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针对置管期间发生的一些问题,规范、熟练的置管技术,正确的导管维护和指导及完善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但作为中心静脉导管,仍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此在置管和更换敷料中一定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杜绝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1]宋玲勤,李小宁,王西京.采用普通针、静脉留置针及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高红兰,施耀方.循证护理在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4.[3]匡世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应用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护理版),2012,11.[4]伍媛媛.肿瘤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围管期的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张丽娟,郭红梅,李威,等.PICC置管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