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浅析

彭超

身份证:41150219881216XXXX

摘要:海洋管理指的是人类把海洋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而海洋行政管理指的是以这种实践活动作为管理的对象。本文通过以分析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前提、以海洋实践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它的历史经验为依据,简单分析了海洋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针对与于相关的学术问题的研究,给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管理海洋实践活动海洋行政管理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陆地资源的短缺,人类开始寻找新的资源,而远比陆地面积广博的海洋资源进入人类的视线,这造成了对海洋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增大了海洋管理者的压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管理方式已经被各国政府列为重点关注问题。海洋综合管理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管理方式是我国当前海洋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而通过对海洋行政管理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管理的关注。

二、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分析

(一)对海洋管理的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重要,海洋利益的各种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些沿海国家和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海洋资源的利用,不考虑海洋资源的综合发展,不顾后果恶性破坏、抢夺资源。为了管理这些诸多无序的行为,针对海洋资源与海洋利益的分配,在管理中将涉及到海洋的活动都称为海洋管理。在各类管理活动中,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不同性质的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是不同的,其中一些是为了科学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还有一些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

(二)对海洋行政管理的分析

海洋管理的概念并不局限在对相应海域进行管理,从广义上来说,海洋管理主要是基于政府层面对所辖海域进行政治、经济以及环境开发等项目的综合性管理,当前海洋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向是经济开发方面,管理人类的海洋实践。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区别意义不大。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政府不进行对海洋的经验和管理,在社会关系中人和人的活动是政府特有的管理对象,而在海洋行政管理中,政府管理不是对以自然存在的海洋为对象,而是以人在各种海洋实践活动为其核心研究内容。从另一方面来看,自然海洋的管理也是需要通过对人的海洋实践活动来进行的,这就需要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和活动的效率;海洋行政管理也需要在对人的活动管理和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益方面同步提高。在内容方面来说,自然海洋的管理与对人的海洋实践活动的管理是相同的,但是,与海洋管理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海洋利益的经济活动不是政府海洋行政管理直接的追求目标,而其主要目标是管理人的各种海洋实践活动。

三、海洋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所谓海洋行政管理主要是各地区根据划分的海域界限,对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管理模式,对于海洋资产的经营目的在于维护本国海洋资源的利益,实现海域价值的最大利用。海洋资产管理与国家利益、国际社会准则有直接联系,可以说,海洋资产管理是一种轨迹合作与公共道德准则相适应的开发性活动。明确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理论,让海洋行政管理得到迅速发展。建立有效地海洋行政管理学,推动海洋行政管理公正、科学、高效地发展,促进健康海洋事业的发展,丰富行政管理学的内容。

行政管理学在海洋行政管理实践中的科学合理的运用,并在实践活动经验总结中进一步完善海洋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海洋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根据海洋行政管理,遵从行政管理的根本规律;二是分析总结海洋实践活动的规律,海洋行政管理是对海洋实践活动的管理,应当适应海洋实践的特点。

(一)行政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把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行政管理学关系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如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及行为科学等。海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根据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结构可以概括为:海洋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海洋行政管理的主体运行、海洋行政管理基本职责的落实。

(二)海洋实践活动的规律

从事海洋活动要根据行政管理的对象及其活动特点实施有效地行政管理,海洋行政活动有的要在海上进行,如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监查各类海洋实践活动、以及管理相关海洋公益活动,这些都是要求海洋行政管理的主体必需具有一定的海洋知识和海上活动技能。因此在海洋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前提下总结了海洋实践活动的规律。一是要针对海洋行政管理的特定对象提出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根据海洋活动的具体实践环节,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海洋知识,把握人类在海洋实践活动的规律。

(三)归纳海洋行政管理的历史经验

海洋管理要充分发挥出科学性,才能有效提高海洋行政管理的水平,对海洋行政管理经验要不断创新与改进,实现海洋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主要目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管理的方法应当向多元化目标发展,人类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活动空间的扩大,海洋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必须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发展,而政府对于海洋管理的职能也需要进一步扩大,从而实现海洋行政最优化管理。

2、管理方式方法的改变。海洋行政管理朝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管理方式发生了以下几个革命性的变化:一是法制化管理,二是资产化管理,三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海洋的管理,四是为海洋活动提供公益服务。

3、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如今在社会影响中日益增大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行政管理的任务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日益重要。

四、研究方法与设计

《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框架体系的厘定,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法;(2)文献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头脑风暴法。在研究设计上,由于《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针对的对象为管理类和涉海类专业的学生,课程定位为涉海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海洋通识课,在学科归属上又属于管理学科,同时在研究题域上又具有海洋的特殊性,所以在研究设计上必须考虑两个维度,即“管理”的维度和“海洋”的维度。另外,由于海洋行政管理具有公共性,所以还需要考虑一个维度,那就是“公共性”的维度。

五、研究结论

《海洋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框定,可以从海洋行政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的比较,沿着管理的属性、公共的属性、海洋的属性三个维度着手建构。公共行政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遵循管理的逻辑,履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在一般职能的履行上两者是重合的。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公共行政管理还具有公共性,追求公共利益。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看,海洋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子集,只是公共行政管理众多领域中的其中一个题域。所以,海洋行政管理既具有管理的属性,也具有公共的属性,还具有海洋的属性。与私营部门管理相比,它具有私营部门管理不具有的公共性;与公共行政管理相比,它又拘囿于海洋的特有属性。

循此理路,首先,《海洋行政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管理的逻辑,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须在内容体系中融入,包含管理主体、管理客体、战略规划等内容。其次,《海洋行政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还必须遵循公共的逻辑,考虑其政治性和公共利益的追求,教学内容涵括海洋立法、执法、司法体系,以及海洋环境等公共产品的维护。最后,《海洋行政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还必须遵循海洋的逻辑,教学内容涵盖海域功能区划、海岛管理、海洋权益维护等海洋特色属性条块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全永波.海洋类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5.3

[2]王刚.海洋行政管理一种公共管理视角的定位与建构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13

[3]董鹏.海洋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发展构想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7.19

[4]郑敬高.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