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创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李学军

李学军(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辽宁葫芦岛125000)

摘要: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初中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创新发展途径

一、中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些阻碍

1.传统观念、思维惯性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思想仍占据着许多人的头脑,重学历轻技能、重普高轻职高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只有通过中考、高考的普通全日制教育才是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偏低。由于人才观、价值观的错位,许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公平的待遇,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晋级提干时也有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发生,片面追求学历文凭,一定程度上轻视了职业技能人才。社会思维惯性使大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认知度持续下降。

2.生源减少、质量不高

《2012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的数目和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大,为保证或扩大办学规模、实现或增加办学效益,许多中职学校招生时都不再限制学生入学的知识水平,社会思维惯性、人才观价值观及用人用工制度等也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基本是来者不拒。生源主要是以下两类人:一是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升入重点高中的机会很小;二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2012年,农村户籍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2%,45.7%的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很多学生是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才选择低学费乃至免费的中职学校。

3.专业、课程设置欠妥

很多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随意,盲目围着市场转,“一窝蜂”,说财会热,大家都开,说计算机火,大家都上,甚至不管是否具备专业教师、配套的设施设备、实训场所等开办条件,以致中职学校不能做到明确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杂而不精、交叉重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导致招生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到中职学校本身的特色与教学质量,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仍采用基础教育按学科设课的方式,课程结构一般为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训实习,片面强调了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统一使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没有做到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确定核心培养目标、开设核心课程、与企业无缝对接,教学内容没有合理统筹规划,相对比较陈旧,跟不上技术更新速度,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重理论、轻实训倾向明显,技能不突出,无法满足专业需求,不适合需要人才的培养,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理想。

4.师资薄弱、“双师”匮乏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是文化课教师过多、专业教师较少、“双师型”教师匮乏、专家型教师奇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普通中学分流或企业改行而来,要么只懂专业理论,没有技能等级证书,动手能力差,不善于实践的指导与操作,只会纸上谈兵;要么光有实践经验,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缺乏教学能力。这就致使中职教育的“技能性、实践性”特色无法得到体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不高。专任教师的欠缺和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5.对口就业率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还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自2005年起,中职就业率均超过95%,但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未彻底改变,高就业率背后仍然存在隐忧。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生学历偏低,用人单位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缺乏正确的就业指导与定位,很多学生既不能吃苦创业又不能踏实敬业,“高不成,低不就”,还有些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精通,就业渠道不够畅通等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找到的工作与学校所学专业关系不大。

二、中职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

1.加大宣传,提高认知

只有转变观念,人们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本质,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此,政府及教育机构应长期不懈努力,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户外广告牌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职业教育前景、职业学校优势;在中职学校内,通过板报、标牌、录像、班会、讲座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职学校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优势。“走出去”即:中职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初中学校、企业、社区、集市等,通过演讲、播放视频短片、发放宣传材料、设立咨询台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利用所学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群众、展示职校风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扩大学校及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请进来”即:定期邀请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社会用人单位来校参观、考察,使他们对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品牌专业、升学就业优势、学生技能、师生风貌、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有直接深入的了解。

2.优化生源,灵活招生

要改变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弱的现状,需要优化生源结构,灵活招生。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强制制定普高生与中职生的招生计划配比、统一招生,有效保障中职的招生数量。中职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靠自身形象、品牌及育人质量等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中职学校还应与初中学校加强联系,经常深入初中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宣传,建立友好关系,合作办学,如成立初三分流班,加入专业技能课教学,为保障和优化生源打下基础。

3.优化专业,改革课程

中职学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专业设置上结合当地行业的发展及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从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及可行性出发,优化设置专业并办出特色、打出品牌。学校要跟企业加强联系沟通,专业设置与企业所需岗位对接,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专业教师可结合企业、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编写实用的校本教材,形成独特的课程特色;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掌握企业需求的实际应用技能,提高专业素养。职校学生还应具备交流沟通、自主独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能力,文化课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可适度增加文学、法律、就业指导等课程,使职校学生成为受社会、企业欢迎的新型人才。

4.注重教学方法、实践

中职学校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实行“分层次教学”、“弹性学分制”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大实践教学的机会,注重与相关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加必要的经济收入,改变原有的消耗性实习。在进行实习教学时,应采取先进的方式方法,如遵循老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实习检查、考核评价、老师总结的模式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技能。课堂教学上也要进行优化选择,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调动学生兴趣;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教育的希望是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文化、高技能的优秀教师,是中职教育的希望所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扎实规范的专业技能,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中职学校应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去相关企业或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兼职教师聘用方案,从社会上聘用一线技术工人或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的实训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增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改善中职学校师资水平不足的问题。中职学校的生源要求其教师要比普高教师更具耐心、爱心、事业心及责任感,因此中职学校还需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习惯,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6.校企合作,提高本领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职业教育降低办学投入、提高办学质量的办学模式。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建立社会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参与的利益。中职学校应加大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力度,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发挥企业在人力需求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紧跟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根据市场、企业需求来确定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机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见习和实习。要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要做到学习在先、技能在先,开拓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

7.加强升学、就业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现在用人单位虽然以能力和技能为主进行人员招聘,但是学历是就业人员的敲门砖,因此中职毕业学生急需在职业教育课程和学历方面有所提高,中职学生升学工作也提到重要日程。辽宁省2012年高职本科扩招2400人,选拔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升学,能促进中职学校规模的扩大,提升中职学生的质量和层次,有利于改善社会思维的导向。就业方面应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就业部门及培训单位之间的网络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首先要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学校及时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相关信息,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并适当给予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意识。其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学校可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招工信息,及时反馈给毕业生;也可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宣传学校,吸引用人单位上门;学校要定期组办人才招聘会,邀请企业上门“签约”毕业生。

三、结束语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中国梦”,为使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能健康稳定发展,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事业中,推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