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城镇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陈光中

永嘉县水利局瓯北水利管理所浙江永嘉325102

摘要:小城镇作为我国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结合点,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能够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担负着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责任。鉴于此,本文对城镇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建设;河道治理;分析

一、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现状

1、河道运行未能满足城市需求

目前对城市建筑物建设主要是以水泥板、玻璃等不能进行自我分解的建筑材料为主,并没有自然生态自带的排水功能,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极容易出现洪涝积水情况,尤其对于南方城市而言,这些情况是导致城市内交通运行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由此,城市河道运应而生,作为城市内的“内河”,其主要发挥防洪排涝的功能,避免由于城市出现大量积水而导致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然而由于部分河道的修建时间过长,河道内的淤泥累积严重同时河堤由于经常被冲刷导致受损情况严重,使得城市河道不能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同时在对河道进行检修过程中发现,部分河道的建设质量严重不过关如建设材料等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河道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极容易出现由于河提过于薄弱导致防洪能力下降。一旦遇到雨季,城市内便会出现严重的涝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险。

2、河道河水污染问题

与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相对,城市内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各种污水大量排放相对的是,城市内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污水回收处理系统,在部分城市没有采取任何方式进行污水治理。导致城市河道内的水质不断恶化、水体的净化能力下降,除此之外,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和居民私自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或者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道内,使得河道内污水量大大超出了河水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而河水已逐渐出现污染。根据调查显示,73%的河水都出现浑浊不清、颜色呈现暗黑色并带有恶臭气味。与此同时,中下游的居民区内排放的污水大部分还带有农药和化肥,造成河水的含氧量下降,净水能力逐渐下降,最终成为一条“死河”。

3、工程建设不合理

为了保障河道能够顺利发挥其稳定性和防洪能力,需要在河道两侧建设护栏、护岸。目前的护栏、护岸建设工程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岸、浆砌或干砌块石、预制混凝土护岸等,这些建设材料虽然能够确保河道的稳定性,但是对于生态环境却造成不小的破坏,影响了河道附近的游生植物的生存。同时由于切断了河岸与土壤之间进行净化的过程,导致河水的自净能力下降。

二、城镇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的分析

1、进行生态修复与水体复氧

河道内存在一个完整的食物网链,并在该食物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食物链原理,保持各物种种群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使得河道内自然形成一个健康的生物群落,使得河道内的水质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得这种的生态结构被破坏,污水内的水体净化能力以及含氧量都比较低,当其向含氧量比较高的水域内流动时,从缺氧状态立即向富氧状态转变,利用曝气复氧过程可以通过消耗河流中过量增强污水内的溶解氧能力以及水体的自净能力,不仅能够快速加快污水的分解,同时还能够快速恢复到原先正常的水生态系统。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污水系统进行生态修复与水体复氧,使其恢复到原先的生态系统。

2、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内涵化水平

2.1收集群众意见,定人、定时办结

一是由各街镇指派驻村(居)干部、社区干部“承包到户”,了解广大群众对小城镇建设的想法,掌握他们对当前生活、工作的需求点。二是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三是详实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意见建议,按户建立动态记实档案,逐一确定承办部门、协办部门、责任人员、办结时间等内容,有关单位、人员“对号入座”,认真解决。

2.2以微型企业为抓手,重点突出就业创业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建议以微型企业为抓手推动就业创业。一是大力推广我区微企发展经验和成绩,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大专院校对微企创业者进行培训,提供智力扶持。比如,员工招聘和管理、财务制度健全和运用、项目策划等。三是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和培训,帮助创业者以理性的态度、清醒的认识走上创业岗位。

3、优化城市的水环境

河水是整个城市的生命线,因此对城市的水环境进行优化建设,可以促进社会环境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有利于城市水利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河道中的水资源不仅能为城市带来生命之水,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丽的城市中有一条明亮清澈的河水,就会提升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环境幸福指数。对河道进行治理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同时还有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促进了人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对河道生态景观进行建设,不仅提高了河水的质量,还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是一项互利共赢的举措。

4、截污纳管

截污是指在河道附近的工业区以及居民区附近铺设大量管网,并对污水厂内进行搬迁建设,加强对于污水厂、污水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对于工厂进行排污进行监督控制。由于截污纳管工程的工程量比较大、投资巨大、工期漫长、施工复杂,因此这一方式的实际实施要以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为准,结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理。截污纳管工程是从切断污水污染源的角度出发,对于各种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至河道内。

5、全自然生态护岸

全自然护岸又叫全植被护岸,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一种护岸型式,主要是通过在岸坡上种植护坡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力学效应来固土护坡,防止岸坡水土流失。全自然护岸不但具备一定的护岸能力,种植的植物同时绿化了岸坡,生态与景观功能是其重要的特点。护岸形式主要有树桩护岸,树枝压条护岸,灌木护岸,湿生、水生植物护岸等。全自然护岸对岸坡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自然融合能力,能够较好的保留陆地与河流的自然交换能力,且施工方法简单,造价也比较低。但相对来说,全自然护岸的护岸能力较低,在防洪需要较高的河段并不适用,这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般在护坡角度较小、河流流速平缓的河段较为适用。

6、建立“绿色”机制,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规范化、生态化水平

6.1建立“绿色开门评议”机制

对小城镇建设中涉及到群众直接、重大的切身利益,比如道路建设、农民新村、环境卫生整治、人饮、土地整治与流转等,实行“开门式”的“绿色评议”。一是通过评议会、发放评议问卷、入户征集意见、设置意见箱、开通网上评议等方式进行。二是根据决策涉及群体的不同,对参会的群众代表进行调整。

6.2建立“绿色GDP考评”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政绩综合考评中,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资源环境类生态指标。二是把绿色GDP考评结果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职位调整、评先评优结起来。对考评结果不达标的,严格问责。

结束语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而且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其防洪排涝的功能,同时还需要对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而改善水质环境、进行有效的生态循环。

参考文献:

[1]马涛.水面线推求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4.

[2]梁延东.农村河道综合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4(09):43.

[3]袁方.城镇河道治理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07):117-118.

[4]李琦,段洪军.辽河干流昌图段综合治理效果浅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4,32(0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