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武永平

武永平甘肃省靖远县五合中学730614

古语有云:“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作为中华文明最亮丽、最璀璨的古代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它在文化传承方面蕴含的治国理政理念、的高超历史智慧,人文素养及审美情趣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离不开根基。初中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文化、古为今用的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的一点浅见,分享出来,抛砖引玉,以期共同搞好初中文言文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以诵读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首先,引导学生准确地朗读,也就是诵读教学第一步,读准文言文。何谓准确地朗读呢?不外乎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地朗读是文言文诵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步。准确地读课文既能解决课文中的字词等阅读障碍,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准确地朗读文言文有两个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分清句读,会划分停顿、节奏。读准字音学生一般容易做到,老师只需注意有些字的特殊读法即可。准确划分句读、节奏对学生来说就有些难度了。常见的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主谓之间停顿。如《岳阳楼记》中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发语词后停顿。发语词一般有“夫”“若夫”等,用在句首,无实义。如“夫/大国,难测也”。特别强调学生需要留意的是一般表修饰关系的不停顿,如上文的“连月不开”不断开。除了读准节奏外,在朗读中还应注意语气强调的地方,即重音。文言文中实词一般重读,另外表示程度的副词也要重读。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句子中“一、再、三”应重读。

其次,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强调有技巧地读,即读出语感,也就是读顺文言文,这是诵读教学的第二个层面。如何才能读出文言文的语感呢?这需要学生在读准确文言课文的前提下,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后才能完成。所以有技巧地读,读顺文言文,读出语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诵读、多读,而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升华了理解层次地诵读。

第三,读出韵味,有感情地诵读文言文,也就是诵读的第三个层次,读懂文言文。如何才能做到有感情地诵读文言文呢?我们仍需引导学生多读。

一堂文言文课如果能做到以上读准、读顺、读懂的阶梯式递进,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文本了,余下的主题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等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重视学生学情,重视文言文翻译,对文言句式、词汇的用法及时归纳

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一般在第一课时出示这篇文言文具有典型性的字词十到十五个左右,要求学生在三分钟之内完成识记。时间到后,师指名检查掌握情况,若未全部掌握,可再给一分钟,力争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一般会完成得相当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每一篇文言文,重点实词就那么多,而学生刚上课时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所以这个时候学习效果就特别好。

在文言文朗读教学中,随着朗读层次的不断递进,老师应要求学生能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翻译时老师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一般是以一字一译,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如“今齐地方千里”对应译作“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另外,文言文翻译初中学生能做到“通”就可以了,当然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达”和“远”的境界也要鼓励。另外,还可以尝试反转翻译,即结合译文翻译成古文,这种办法有助于学生有效诵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随着学生朗读层次的递进、疏通文义的加强,老师应教会学生批注,对文言词汇归类,归纳一些常用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常用文言虚词用法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知识就会水涨船高。

三、结合中考考点教好文言文

近年来中考与高考结合很紧密,有经验的老师都能通过高考语文题揣摩中考语文题的走向,尤其是文言文的一些考点。那么如何把握中考文言文的考点呢?

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充分、详实地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拓展延伸及背诵的篇目。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完成,因为古诗词背诵是基本功,是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文言文考试无外乎考以下几项内容:

1.考实词。这需要大量识记,需要下苦功夫,尤其古今异义词,无捷径可走。

2.考虚词的用法。这要看当年的高考语文卷,如果高考不考,中考一定不考。

3.考翻译句子。这个首先要读准、读顺句子,中考中的文言文阅读一般为课外阅读,比较浅显易懂,如果你能借助注解读准、读懂文章,一般不会丢分。这需要老师有目的地训练,见的多了既然熟能生巧。

4考回答问题。这需要学生读懂原文,然后写出自己的见解,不要离题太远,切忌空发议论,并且书写一定要工整,切忌潦草,以免阅卷老师不认识你的字而丢分。

总之,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文言文在未来的语文课程中所占比例将会逐步加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树立自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一滴水。当然,这一滴水是加工、提炼、浓缩的一滴水,是知识的结晶,是教师的再创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是要当一个教育研究者。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道法自然思想以及文史哲不分家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实现中国梦大有益处,有鉴于此,搞好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就势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