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梅巧玲

梅巧玲四川省阆中中学637400

摘要:建构主义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有在课堂实践中才能具有生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价值日趋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对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新课程

建构主义源自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故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是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学习环境应包含的重要因素等。总体来说建构主义是对知识、学习、学生以及教学有着共同的主张和看法,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等,而这与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恰好是一致的。为适应新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建构主义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重点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目标指引,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目标指引性和情景性,因此,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出的“目标指引,创设情景”的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作为整个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教学目标分析,这样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才不会迷失方向,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构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知识的“主题”,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使整个教学始终置于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些“情境”相联系的,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这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例如高中新教材“二倍角公式应用”,教学上可如下设计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教学,有一块以点O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选择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地,使其一边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半径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使绿地面积最大?设计如下问题:

问一: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最优化选择或最大值问题);问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什么?(确定A、D位置);问三:A、D位置是由什么量决定的?(OA或OD的长度);问四:什么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目标函数法);问五:你有几种构造目标函数的思路?

这样的问题本身具有现实意义,源于生活,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既达到复习旧知识(一次函数构造)的目的,也让学生及时地应用新知识(二倍角公式)解决新问题。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的知识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独立探索,积极体验

1.引发主体,主动探索。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在讲解等比数列时,可让学生大胆探索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研究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比如初中对二次函数的研究比较简单。进入高中以后,就可以在学生熟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把题中条件加以限制,从具体逐渐到抽象,让学生明白原来的某些结论其实是隐含有条件的,逐渐将学生引向深入,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建构解题模式。指导学生解题波利亚认为,在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之后,要善于去总结一个模式(或称为模型),并井然有序地储备起来,以后才可以随时支取它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建构解题模式,指导学生解题。在探讨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其中就蕴藏着一个重要的解题模式——逆序相加模式,在教学时可以加强它的运用。我们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来很好解决这样一道题:求证Cn0+2Cn1+3Cn2+…+(n+1)Cnn=(n+2)2n-1。

三、协作学习,引导民主气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具有社会性的,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以进一步补充、修正和深化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而协作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民主、和谐的,为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可以重点运用“协作学习,引导民主气氛”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性的互助可以促进学习,学习者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和指引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可以采取三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整个学习群体一起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和构建。

参考文献

[1]李长存构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7。

[2]王光明王合义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J].中国教育学刊,2008,5。

[3]李启柱建构观与中学数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