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年人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

赵莹张瑞峰

赵莹张瑞峰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116034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适宜的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是老年人生活最基础的物质条件,老年人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也成为其中的重要问题。对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符合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寻找以我国国情为根本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

关键词:老龄化居住区;空间设计;行为特征;设计原则

一、老年人基本特征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重心发生转变,不仅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生理方面:老年人的各种身体机能开始减弱,视觉、感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行动能力逐渐下降。这些变化让老年人的敏感性降低,容易产生眩晕、跌倒等现象,加之各种老年疾病的产生使身体衰老现象更加明显。

2.心理方面: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发生明显变化,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与外界的交往渐渐减少,破坏了原来的生活习惯。此时,他们既需要安宁又害怕孤独与寂寞,产生了较强的与人交往的欲望,希望与亲人、朋友、邻居、同事广泛联系,寻求慰藉与关爱。

3.社会特征方面:老年人希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为社会发挥余力,体现一种存在感,不被社会遗忘。

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提出了新要求。正如维也纳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所指出的:“年长者的住处外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除物质部分外,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应予以考虑。”同样,这也决定了老年人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二、符合老年人基本特征的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老年人是社区景观和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室外活动空间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日常的各种活动,所以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需要更为细致的“适老化设计”。

1、活动场地

首先,老年人有以集体形式开展健身活动的习惯,现在的居住区普遍都有面积较大的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但是,公共活动场地的设计还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比如门球,在大部分的居住区中并没有相应的场地。其次有些老年人喜欢下棋等比较静态的活动,这就需要小群体的活动区,所以在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活动所需要场地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层次、色彩等特征进行空间的设计,既保持了空间的通透与外界的联系,又可以划分空间。

2、步行空间设计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活动范围的限制,步行成为主要的外出和活动方式。因此,在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设计中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无障碍的步行系统。

(1)居住区步行空间的设计应选择冬季朝阳区,而且周围种植遮阳树木,这样避免冬冷夏晒,也比较适宜老年人平时散步和晨练。

(2)居住区的步行空间既要与交通路线相互联系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比如在有高差的地段设计坡道,周围加上护栏等保护设施,形成无障碍且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步行系统,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3)在居住区步行道的设计上,采用短截而且富有变化的曲线形式,增加道路的难度和趣味性,来刺激老人的感官和感知能力。但是,宽度不能少于1.2米,便于轮椅等的通行,同时要强化环境的识别性设计,比如灯光系统的配置要合理;道路转折,标识物和标识要明显、清晰,防止树木的遮挡等。在道路两边的绿化配置上要选择枝叶较小的树木或常绿树,防止湿叶落地让人滑到。

(4)铺地材料的选择在平整、无反光、防滑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多样性,这样不仅可以使老人在行走中有不同的感受,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行动能力选择不同的路线。

3、休憩环境设计

空间位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老人的习惯、人流量来进行选择。老年人步行的疲劳极限一般为10分钟,所以休息设施的摆放间隔要控制在这个范围以内,并配置遮风挡雨和防晒的凉亭、景观廊架等休息空间,扩大老人的活动时间并方便出行。此外,老年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所以休息设施要有靠背或者背靠建筑或植物。同时,休息设施的形式要多样性,增加空间的趣味,比如配置一些可移动的座椅,方便老人自己组合使用。生机勃勃的植物能够愉悦老人的身心,所以要有层次的增加植物种植的数量和种类,但要保持视野的通畅,使老人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享受绿化环境所带来的舒适和宁静。

4、康乐性活动设计

在居住区中,老年人主要的室外康乐性活动可分为三类:网球、门球、健身操、太极等健身活动;戏曲、评书、棋牌等娱乐情趣活动;书法绘画、时事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不同的活动,应设计相应的空间,避免相互干扰。可以利用植物的种类、不同的剪裁方式和颜色进行搭配,设计老年人不同活动所需的空间,此外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水景、雕塑等,增加环境的趣味性。

为了让老人老有所为,体现他们的存在感,可以在居住区中设计园艺场地,不仅美化居住区的环境,还让老人在自己动手养花草的过程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三、室外活动空间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原则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更多体现对人的关怀。比如在台阶的设计上,台面要尽量宽些,台级尽量短些。同时为了弥补老年人视力减退的缺陷,台阶边缘可以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或者在不同的面上用色彩对比强烈的铺装,增加台阶可识别性。此外,在高差很大的道路上,老年人宁可多走一些路也不愿意选择高差太大或者台阶很多的路,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距离的方法来减小高差。

2、安全性原则

对于老年人而言,安全是对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无障碍设计,也包括交通,空间、活动设施、植物的配置等。比如植物的配置上应杜绝带刺及根茎的植物在道路旁边,以免给老人行走造成障碍,同时围合植物的花坛应高出地面75厘米以上,防止老人被绊倒。

3、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现有场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将居住区室外空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系统,把生态理念、人文精神贯彻到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中。

4、整体性原则

居住区是由室外活动空间、建筑及室内空间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在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中,要从整体出发,把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使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提高室外活动空间的连续性和舒适感,以适应老年人心理和生理所发生的变化。

应对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建设适应老年人心理、生理行为特征的室外活动空间,为老人创造和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继续寻找对策,继续改善和完善老年居住区的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老龄问题研究.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资料辑录.中国对外翻译所.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2]张军民.适合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J].住宅科技,1998(11):42-45.

[3]高蓉.城市老年人群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3:40.

作者简介

赵莹(1993.09.12-),女,满族,籍贯:辽宁沈阳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设计学室内研究方向: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