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一起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彝良县一起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李萍

李萍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7600)

【关键词】食物中毒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09-01

2014年7月10日13:40分,彝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卫生局电话通知:该县洛泽河镇献鸡村赵湾社多名村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双下肢疼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发病56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中毒经过及流行病学特征

1.1中毒经过彝良县洛泽河镇献鸡村赵湾社位于县城北面,距村卫生所3公里,镇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县城约30公里,全社共有33户,133人,均为汉族。该社为山区,交通十分不便,无自来水厂供水,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很差,属于贫困社。该村有两名乡村医生。2014年7月7日,一村民建新房,在家宴请本社帮忙人员和修房人员等63人就餐。食谱为:米饭、鸡肉炖白云豆、炒四季豆、腊肉、凉拌黄瓜、西红柿炒莲花白、炒土豆、煮米线、玉米饭等。进餐时间为当日上午11:00,当日15:00,就餐人员相继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双下肢疼痛、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截至7月10日共计发病56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29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4岁。

1.2流行病学特征经过对56例病人个案调查,首发病例约进餐后4小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双下肢疼痛等症状,其余中毒病人于餐后4.5—72小时发病,平均潜伏期38小时,最长72小时,最短4小时。所有中毒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双下肢疼痛症状,医院均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经抗炎、补液、解痉治疗后,效果明显,除6例较重继续治疗外,其余病例于治疗2天后治愈出院回家。

经调查,中毒病人进食的菜谱品种大致一致,均进食了米饭、鸡肉炖白云豆、炒四季豆、腊肉、凉拌黄瓜、西红柿炒莲花白、炒土豆、干米线、玉米饭等,进食量因人而异。病人发病时间见表:

洛泽河镇献鸡村赵湾社食物中毒发病时间分部

日期78910

发病人数514289

1.3现场卫生学调查经调查宴请村民的厨房环境卫生差级差,水源不是自来水厂供给的安全饮用水,砧板生、熟食品未分开使用,部分食品是提前一天就准备好的,不具备举办大型宴请宾客的条件。中毒者进食的食谱中除白云豆、四季豆、腊肉、莲花白、土豆、玉米是自家的外,其余都是在另一村民家买的。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卖家的鸡肉、西红柿、干米线等盛装的物品卫生状况很差,容易使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

1.4实验室检测由于接到报告是事件发生第四天,已无剩余的食物,无法对进食食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和毒素的检测。

2讨论

2.1中毒事故的认定

此次事故中,发病者均有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进餐及进食相同食物史,且发病者临床症状相同,均有呕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病人潜伏期在4小时—4日之间,流行病学特征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1]。虽然未经过实验室认定,但依据流行病学特征和医院治疗方案以抗炎、解痉、补液对症治疗,病人在短期内痊愈的特点,可以确定此次发生的事件为食物中毒。

2.2中毒原因分析

此次事件发生在偏远农村,环境卫生差,苍蝇密集,水源不安全,宴请期间是夏季,气温高(均在25-30℃之间)、湿度大,适合细菌繁殖,又无冷藏设施,与餐饮业场所的布局要求极不适应[2],还有凉拌黄瓜、干米线等容易被细菌污染的菜谱,加之老百姓缺乏食品安全卫生常识,对生熟冷热食品的砧板使用不分开等,极易造成微生物交叉污染、繁殖,导致进食者食物中毒。

2.3防控措施

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在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消除食物被细菌污染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夏季,气温高,细菌易繁殖,应将食物冷藏或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不超过6小时,并且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大型设宴时,尽量避免采用凉拌蔬菜、凉肉拼盘等易被细菌污染的菜谱。

2.4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让群众知道食物中毒的危害性,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自觉做到不吃有问题的食品,并教会群众一般的中毒自救常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降低苍蝇密度,改善环境卫生[3]。

2.5提高食物中毒事件发现、报告及应急处理能力,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积极组织有效的抢救工作,尽快把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做好各项防制工作,防止事故扩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食物中毒对群众健康的影响。

2.6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医生对突发事件的判断能力和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

[2]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卫监督发[2005]260号,2005-06-27.

[3]蔡纪明,常见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预防和控制指南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