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临床治疗李文东

/ 2

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临床治疗李文东

李文东巩振华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中心卫生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分为切口感染组40例,切口未感染组4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结果:切口感染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接台手术、非层流室、参观人员和急诊手术均是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针对感染相关因素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263-01

目前,国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易产生不良的后果。相关文献显示,腹部感染成为了主要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部位感染会不利于原发疾病的治疗,为了确保腹外科手术的成功,避免住院感染的出现,必须尽早干预,防患于未然。有效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确保临床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某医院2018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分为切口感染组40例,切口未感染组4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了解本研究目的,治疗方法,知情同意书已由患者签字。

2、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即切口感染是在术后30天内,切口部位有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发红或发热等,通过切口分泌物涂片或细菌学检查结果显示,伤口内有脓样分泌物,软组织培养能分离出病原菌,且上述感染必须与该腹部手术有关。

3、纳入与排除标准

3.1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符合腹部手术的指征;病理资料、临床病历资料均完整。

3.2排除标准:血小板明显减少;认知功能不正常或者有精神病史;存在手术、检查禁忌症;近期活动性出血。

4、研究方法。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手术情况及一般资料,其中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手术地点、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是否接台手术、有无参观人员等,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年龄、体重指数、病史等。统计、分析切口感染组、切口未感染组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二、结果

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K-S法对两组患者年龄数据正态性进行检验,结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2、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切口感染组患者BIM、手术时间均高于切口未感染组,切口感染组患者低于切口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K-S法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正态性进行检验,结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三、讨论

腹部手术是临床较常见的手术类型,由于各因素的影响,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存在一定感染的风险。由于切口感染的发生是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等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了解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有基础疾病、抗菌药物未预防使用、有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接台手术、有参观人员、非层流室、急诊手术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腹部手术患者中,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加之免疫力相对低下,同时其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导致其血液循环不够通畅,加之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下降。尤其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增加其血浆渗透压,降低机体抗感染愈合能力,进而导致切口感染。对BMI高的患者来说,可能会由于皮下脂肪较厚而影响手术的术野暴露、操作等,进而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其皮下脂肪的血运情况相对较差,导致其愈合、抗感染能力相对低下;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其病情相对复杂,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由于长期消化系统疾病,很可能会导致其营养状况相对较差,进而使术后切口感染率升高。手术接台过程中,需要撤换物料、送接患者,加之医护人员的走动等,均会产生纤维、尘粉及微粒等,进而极有可能污染手术室环境的清洁。而接台手术强调快、简化,会使部分护士忽视手术室消毒过程、操作步骤,此外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多,进而导致接台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升高。

国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易产生不良的后果。有效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确保临床效果。手术切口部位感染会不利于原发疾病的治疗,为了确保腹外科手术的成功,避免住院感染的出现,必须尽早干预,防患于未然。针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策,具体实施如下:

1、评估:充分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如BMI、年龄、基础疾病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

2、手术室:手术室尽可能选择层流手术室,对于非层流手术间,在每天常规消毒3次的同时,每台手术后还应消毒30分钟;对于接台手术,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并间隙自然通风10分钟以上。

3、缩短手术时间:医护人员提高手术配合默契、熟练程度,以此积极配合医生,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传递医生所需的器械,提高传递效率。

4、参观人员: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尽可能减少医护人员的出入次数,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入。

5、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根据患者手术类型、过敏史及常见切口感染病原菌等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6、切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等,保证手术切口周围清洁,同时及时更换敷料,一旦切口处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外科腹部感染手术中实施临床治疗可预防腹部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情况,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康.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21(13):128-130.

[2]赵晓玲.感染性休克代偿期、低蛋白血症、中度营养不良坏疽性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13(20):167.

[3]王丽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19(1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