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 1

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王莉娜李野罗庆纲李大伟孟祥祎

大庆油田总医院CT室163000

【摘要】目的:评价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100例,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良性病变患者,观察组为恶性病变患者,分析磨玻璃影形态学及影像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磨玻璃影形态学及影像学对比,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应用CT多平面重建,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关键词】CT多平面重建;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价值

肺部磨玻璃密度影能显示出支气管血管纹理情况,临床分为两种,一种为单冲玻璃音,另一种为混合磨玻璃影[1]。混合磨玻璃影在患者出血、炎症、肿瘤等病变后会出现,有结节状、条片状高密度影[2]。并且肺部磨玻璃密度影部分为原位癌,无血流及淋巴转移,由此可见,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肺部磨玻璃小结节患者100例,评价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41岁至78岁,平均年龄(57.42±2.31)岁,咳嗽者16例,发热者20例,胸痛者14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42岁至79岁,平均年龄(58.55±2.47)岁,咳嗽者17例,发热者21例,胸痛者12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CT多平面重建,64层螺旋CT,螺距0.18,层厚度0.625mm,机架转速0.27s/360°,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0mAs,在标注算法下进行图像重建,在患者病灶区,做层厚、层间距分别为1mm的高分辨率CT重建。检查时,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70ml至100ml碘海酶,流速为每秒3ml,再以同样的速度注入20ml生理盐水,患者屏气,在10s至12s内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磨玻璃影形态学及影像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工具:SPSS20.0,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n,%,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磨玻璃影形态学对比

观察组磨玻璃影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1。

表1磨玻璃影形态学对比(n%)

3讨论

肺部磨玻璃密度影主要病理学表现为肺泡内填充改变、肺泡间隔增宽等。在结节周边通常会有磨玻璃影出现,肺癌结节周边会出现少数磨玻璃影[3]。给予肺部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患者治疗及改善预后方面作用较大。因此,要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磨玻璃影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P<0.05,磨玻璃影影像学与对照组相比,P<0.05。CT多平面重建能找寻患者良性、恶性病变,还能将肺部磨玻璃密度影中实行成分的情况进行有效显示,通过实性成分比例及恶性程度呈正比关系,显示空泡征、毛刺征等征象,在小结节实性及非实性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4]。并且64层螺旋CT扫描范围较广,能进行不同层次、方位及厚度的探测,扫描效率及分辨率较高,明确良、恶性病变磨玻璃影形态学与影像学,并对患者肺部磨玻璃小结节进行定性判断。

所以,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应用CT多平面重建,诊断价值较高,能对患者肺部磨玻璃小结节进行定性判断,对良性及恶性形态学、影像学表现进行明确,有利于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吕英刚,暴军辉,刘贵廷,等.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磨玻璃结节的早期定性诊断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11):853-857.

[2]黄蔚,吴志远,陈克敏,等.多平面重建技术在CT引导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10):863-867.

[3]叶峰,陈城,张永奎.直径≤1cm肺结节CT定性诊断的可行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5):699-702.

[4]彭明政,李钊,周建华,等.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外科诊治中的应用及价值[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6,32(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