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常见病的临床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小儿腹泻的常见病的临床用药分析

吕亚丽

吕亚丽(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741020)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93-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腹泻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性腹泻病患者100例,所有患儿在出现腹泻后均实施口服或静脉补液来预防脱水,纠正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可根据每位患儿的脱水的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5%的葡萄糖、5%的碳酸氢钠、10%的氯化钠等,并及时对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为纠正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使用了35种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常见病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药物的行为。结论通过临床用药分析,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干预,从而保证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小儿腹泻常见病临床用药用药分析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儿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多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综合症状[1]。仅次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第2位。小儿腹泻是造成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腹泻常常会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等临床症状[3]。一般病情会快速加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主要是由于内外因导致的。外源性的感染主要是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内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4]。其中,轮状病毒性肠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进行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容易造成菌群失调。为探讨和分析小儿腹泻的临床用药情况,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性腹泻病患者100例,根据腹泻的临床症状选用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及时对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性腹泻病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4岁。病程为1-6天,平均病程4天。大便次数每天4-10次,平均6次。排除在住院就诊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稀水样便,经实验室检查可见大多无脓菌及白细胞感染。其中伴有发热的患儿有10例,伴有咳嗽的患儿有8例。轻度脱水患儿有20例,中度脱水患儿有40例。根据腹泻的临床症状选用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1.2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及EXCEL表对10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频率以及给药的途径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预防脱水

所有患儿在出现腹泻后均实施口服或静脉补液来预防脱水,纠正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可根据每位患儿的脱水的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5%的葡萄糖、5%的碳酸氢钠、10%的氯化钠等。

2.2临床用药情况

为纠正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使用了35种药物。包括金双歧,头孢曲松、红霉素等。具体使用情况见下表。

10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统计表

药物类别药品品种数应用药物的患儿数使用比例

抗生素176565.00%

维生素类药物55353.00%

微生态制剂16060.00%

助消化药物14949.00%

止泻收敛的药物48787.00%

口服补液盐24545.00%

退热药24646.00%

抗病毒药22323.00%

抗过敏药物13434.00%

3讨论

3.1小儿腹泻的种类

小儿腹泻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生理性腹泻,主要是指小儿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黄绿色的稀便,一般来说,生理性腹泻患儿的精神较好,但会经常呕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当患者摄取辅食后腹泻的症状会自然消失。第二、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是指在婴儿期出现的腹泻,主要是由于在喂养婴儿时喂养不当,频繁更换食品的种类,可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常会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第三、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细菌、病毒等侵入患儿的胃肠道引起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症状,胎粪常带有臭味,含有粘液或有脓血,腹泻常呈现持续加重的情况。

3.2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童腹泻是临床上多发于儿童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内外因导致的。外源性的感染主要是细菌和病毒[5]。内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其中,轮状病毒性肠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进行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容易造成菌群失调。我院抗生素使用以半合成青霉索类、头孢菌素类品种使用较高。所用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6]。使用比例和频率略多。对于病毒性腹泻,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时,出现了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大便化验有脓细胞的情况下可再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儿童腹泻的主要药物是金双歧。蒙脱石散(思密达)是一种肠粘膜保护剂,它是一种天然的吸附性土质作用的吸附病原体及毒素,维持肠道细胞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的药物。可与肠道粘膜糖蛋白进行相互作用,能够增强其屏障作用。金双歧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情况,抑制对人体肠道有害的菌类,减少肠腔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儿童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儿腹泻临床用药进行分析,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指导和临床用药督导工作,加大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以利于小儿腹泻病药物治疗更加规范和合理。

参考文献

[1]石莉.322例小儿腹泻病患者住院用药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10):204-205.

[2]黄义樵,周颖.262例小儿腹泻的用药分析[J].北方药学,2011,12(8):77.

[3]周华.小儿腹泻宁联合抗病毒药物与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1):78-80.

[4]王学平.治疗小儿腹泻选择合理的药物是关键[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8(3):424-425.

[5]康杰.小儿腹泻的合理治疗与药物选择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0):165-167.

[6]杨立春,翟佳,于泉,孙宏伟.小儿腹泻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外医疗,201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