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6
/ 1

“生动”数学

李蕊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第一学校710000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结合实际的各种素材,通过学生的“动心—动手—动口—动脑”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真正喜欢数学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动心动手动口动脑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于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结合实际的各种素材,让学生动起来,达到生动教数学的目的,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如何使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

一、动心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什么是教育的艺术?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的东西。”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要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会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每次设计课之前都问问自己,这节课,我要用什么来吸引学生?怎样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用?会用数学之美?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数一数》,借助学生校园中隐含的一些数数的信息,让孩子走出教室,不但让学生“动了心”,也让学生对学校有了一个了解,真正让他们看到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一举多得。

二、动手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动口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口,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数学交流,有利于优化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在低年级课本中,有许许多多的例图和插图。这些图片形象生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为教学服务。如一年级教材中“看图解决问题”的学习,课本上展示了天鹅玩耍的一副连续画面。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丰富的画面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2.在师生对话中培养。对话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如教师在谈话导入时,可以想一些办法让学生积极地与老师对话。在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并要求把话说完整。

3.在操作交流中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在摆学具、分小棒等操作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大声或者小声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还非常乐意与同学交换意见。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充分地说,在交流中提高说话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说,还让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与人交流。

4.在课堂讨论中培养。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讨论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这样一些看似难理解的方法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就说得非常清楚了。

5.在不断练习中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想说、敢说,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在看图中说,在操作中说,在对话中、讨论中交流。要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四、动脑

1.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8加几》时,教师出示“跑步”的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在教师不断引导下,通过让学生探讨、交流、思考算法多样化,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和反思,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比较快捷的计算方法。

2.精心设计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激发兴趣,产生情感动力,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3.“提供变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克服定势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容易暴露教学中的缺陷,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真正让课堂“动”起来的学生应当包括对教师、甚至是教材产生质疑的学生,真正“活”起来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有质疑、反问、争论的声音,这样也就真正达到了“生动课堂”的目的。

希望有那么一天,上课之前,老师们都要想想,我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们动起来;上课之后,老师们都要问问,这节课我的学生们都动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