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安全接种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计划免疫安全接种重要性

卢斌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01

摘要:将免疫规划安全接种工作做好,是目前对传染病进行防治一种主要措施。随着近几年传染病的流行,以及小儿机体免疫能力较差,使得传染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对此,有效控制传染病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首要任务。将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对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采取免疫规划安全接种时,将免疫管理与质量控制予以加强,以及加强接种工作人员的安全接种意识,能避免一系列不良情况的发生,确保接种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接种;计划免疫;重要性

伴随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扩增,使得可以进行疫苗的人群,以及可使用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加,接种安全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为能更好地可持续进行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安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1]。另外,对社区预防接种安全管理的工作的加强,不仅能使预防接种期间的不安全因素消除及减少,而且还能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性增强,使医疗安全质量提升,接种安全得到保证。笔者通过分析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简要阐述计划免疫安全接种重要性的具体处理措施情况,做综述如下。

一、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1.安全接种意识的增强。既能使接种工作人员的安全接种意识,以及责任心提升,而且还有助于对各项操作技术的规范[2]。通过定期培训接种工作人员的操作与理论知识,能对不安全接种操作予以纠正及防范,同时还能使业务技能提升。

2.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系统的良好构建,各种抢救药品呈备用状态,安排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值班,对小儿家长做好宣教工作:如接种时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等,能使接种工作人员对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处理。

3.保证接种途径、接种对象及接种剂量正确,而且还要确保应用疫苗的合格性。给予小儿应用合格的注射器,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将使用过的注射器置于安全盒等防刺容器内。同时销毁并安全回收应用过的注射器材和相关用药,这样能有效避免不必要感染情况的发生。各种安全护理干预工作的实施,能将预防接种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得到提升,接种疫苗中的安全干预,以及向患儿家长的简单讲解,便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与重要性的深入了解,使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得到保证。

二、计划免疫安全接种重要性的具体处理措施

1.接种前管理

1.1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岗前专业知识培训予以加强,可使工作人员在操作期间能遵照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接种程序严格进行接种,同时对接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规程、消毒隔离制度与查对制度严格执行。

1.2接种实施前,工作人员需对接种对象予以确定,及时告知监护人或者小儿家长,而且还要向监护人或者小儿家长简单介绍疫苗的相关要求与时间、种类与地点;领取与分发疫苗;将接种所要用到的器械、注射器材和常用急救药品准备好,其中包括:听诊器、压舌板和体温计与血压计,以及1:1000肾上腺素等。

1.3接种前询问监护人小儿的健康情况。在实施接种前,工作人员需向监护人简单介绍受种者所接种疫苗的相关注意事项和名称、不良反应和作用、种类和禁忌症等;若接种者存在接种禁忌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医学建议,这样既能使预防接种纠纷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而且还能使预防接种安全得到保障[3]。

1.4行疫苗接种前,接种工作人员需对小儿预防接种证进行查看,对受种者的接种记录与性别、出生日期与姓名等资料给予核对,对应采用哪种疫苗接种,以及是否为此次受种对象等信息予以进一步确认;如果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受种者资料在原始记录中存在错误,需立即更正信息资料。

2.接种后的管理

2.1接种预约、观察和记录。待受种者接种完成后,接种工作人员需在接种证上及时完整、正确记录所接中疫苗的生产厂家、疫苗批号与疫苗日期等,同时接种人员还要留受种者在现场观察30min,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情况,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并向受种者家长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地点、时间与种类。

5.2接种后物品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4],对实施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与自毁型注射器给予严格处理,根据相关要求,对治疗盘、镊子等器械消毒或者灭菌后备用;废弃已开启的疫苗,需将疫苗的废弃数量与使用数给予详细记录,明确标记好使用时存放在合格冷链条件下未超过失效时间的余下疫苗,并将其放回冰箱保存。行下次接种时对此类疫苗,若其在有效期内需给予先行使用,对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通知单实施核对清理,及时登记,对需补种的名单与人数进行确定,对下月接种疫苗所用计划、接种报表与情况等予以定期统计,并根据相关规定及时上报[5]。另外,若患儿经免疫接种后,机体出现局部红肿情况,则给予热敷,嘱咐家长多让患儿休息,对其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注意保暖,多喝水。

总结:

伴随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国情。有报道显示,预防接种是目前最方便、最经济和最有效对传染病控制预防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对易感惹人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还能构建免疫保护屏障于人群内,能对传染病的流行及形成起到一定的控制与预防作用。另外,接种工作人员的安全接种意识的提升也尤为重要,既能患者的有效增强及改善接种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而且还能使接种行为更具规范性,使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从而能使不必要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有效降低,使接种安全性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艳杰.某县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145-145.

[2]徐胜楠.探讨小儿计划免疫成功接种的要点[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5-26.

[3]夏冬军.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8):254-255.

[4]吴树昆.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96-98.

[5]刘鸿泉.浅析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的原因与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