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理论研究杨聚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理论研究杨聚海

杨聚海

贵港市绿色方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之中,其发展动力的根源就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情况与国民生活质量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电力系统工作的本质要求始终都是保障高效、安全可靠的电能输送到各个用户,虽目前电力系统大量的引用了精密系数高的装置以及安全控制装置,但依旧会出现电力故障,这不仅仅会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

前言

电力系统向用户提供电力的过程中,需保证电能的持续、有效供应,以保障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国家电力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电力供应可靠性关系到电网规划、电网运行以及电网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提高供电可靠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内涵

供电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电源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我国《民用电气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供电电源可靠性。对于一级负荷供电系统,需设置两个电源进行供电。如果其中一个电源出现问题,另一个电源将承担供电任务;对于二级负荷供电系统,必须设置两条回路,回路中可设置电缆或者架空线,以有效解决小范围供电困难的问题;对于负荷较高的系统,还需加设应急电源,避免故障时发生大面积停电现象。如果建筑物中设置两个电源,需采用同级电压的供电方式,以提升电压利用效率。不同地区的供电需求和供电条件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供电电压。

2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供电系统的发展,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电网网架结构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电力供应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电网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供电范围较大,投资较多,影响供电导线的裕度和电路间的互供能力;电网运行中,部分枢纽变电站或者供电线路存在故障,导致大面积断电;特别是农村供电系统,线路老化严重,线路运行环境恶劣,导致电力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虽然通过电网改造和实施检修计划提升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具体落实中仍存在检修周期长、电网改造不彻底等问题。

3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

3.1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主要可以分成概率稳定性指标、概率充分性指标。在这之中,概率稳定性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在输电线路、变压器以及发电机等设备在出现故障之后,系统相应的做出暂态行为及反应基本上都是为了保障系统稳定而做出切除切负荷量的行为。概率充分性指标主要就是电力系统在稳态的情况下,先暂时不考虑暂态稳定性时运行过程,主要说明的就是系统针对符合供电的充分性。

3.2负荷点可靠性评价指标

负荷点可靠性评价指标主要指的就是降压变压器侧负荷点的可靠性,在整个电厂部分要将该数据充分的重视起来。负荷点可靠性评价和前面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是大致相同的。

3.3电力系统元件可靠性评价指标

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全方位了解发电机、主变电压器以及梳电信路等等关键设备,对于系统及负荷点的可靠性是不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利用电力系统运行的时候,各个元器件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将其中关键元件以及设备,进而相应的元件进行相应的更新与改建,在最大限度之上加大性价比,在尽量缩减成本的基础上来尽可能的加大其可靠性。

4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4.1技术因素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获得了飞跃式进步,配电网技术不断改进。传统电力企业一直存在重发电、轻配电的情况,导致我国配电网建设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出现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技术水平。

4.2管理因素

电力企业的用电管理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质量。电力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注重上级供电任务的下达,轻视用电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注度严重不足。供电过程中,造成电网断电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或者事故。人为断电是计划性断电,但由于断电计划不合理和断电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电力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频发。如果各部门间未做好协调工作,必将导致停电事故处理中发生更多漏洞,如停电次数增加、停电时间延长等,影响供电可靠性。

4.3自然灾害因素

自然灾害是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配电线路和电网设备等长期工作于户外,因此风、雨及雷电对电网的损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野外地区,恶劣环境对电线的损害更大。同时,河流的地质作用易导致杆塔出现倾斜和倒塌事故,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5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对策

5.1加强目标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

目标管理模式是当前大部分企业主要应用的管理模式,由美国最先提出。目标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领导在阶段内制定工作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下达至各个部门,并针对各部门的性质设置分目标,最终由各部门根据分目标要求严格完成目标任务。相对于国外,我国的可靠性管理目标建设仍略显不足。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开展主动预防工作,消除被动管理弊端,防止电力检修中出现无序管理,促进供电系统的健康运行。具体地,电力企业引入目标管理模式,各部门做好年度计划工作,并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制定可靠性控制目标。此外,制定目标时,需根据地区、城市以及用户的实际情况监测电力传输可靠性水平。目标确定后,电力企业细化总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班组和个人。要完善企业考核机制,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考核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

5.2合理规划停电计划

电力企业的停电管理需保证停电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与各部门协调,制定停电前、停电中及停电后的监管和控制计划。具体地,可针对相应的条件制定停电计划,如停电计划的设置需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对于用户的接火停电需求,电力部门需按照电力企业的制度和审批程序提前一个月申请,并根据批示执行,防止重复停电。停电协调中将涉及多个部门,因此电力企业需定期召开配网设备停电协调会议。会议讨论、制定及分析配电网的月度、年度检修计划,同时建设配电网停电联动机制,使主网和配网的建设从立项、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行均联动进行,从而保证电力工程施工中停电时间的一致性,防止重复停电。

5.3加强转供电工作的规范

停电规划统筹过程中,电力企业需根据转供电计划使转电对象逐渐由线路转变为用户。电网转供电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逢停必转的原则。转供电计划实施前,需处理和隔离电网故障,防止影响非故障段用户的用电。转供电计划实施中,调度中心需制定合理的转供电统筹管理规划,以保证转供电实施计划的科学性。此外,调度中心需统计和分析转供电的月度情况,从而保证考核工作的量化。为提升电力操作人员的转供电效率,需减少转供电时间,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电力设备倒闸操作。转供电工作涉及多个区域,因此供电企业需设置多组工作人员,并提升工作人员的配合能力,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结语

总之,目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假使没有电力系统,就是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根本就无法进行实施。电力系统是一个公共性的能源产业,其主要职责的就是发电,在此过程之中保障高效的传送到用户,在最大限度之上充分的保障人们就可以正常用电。不仅仅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不能离开电力,一旦出现任何的故障,那么社会之中每一阶级都会产生直接性或是间接性的损失,因此,人们对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注度也愈发的强烈。

参考文献

[1]陈慧.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潜在问题及防范对策[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